朗读,语文教学的法宝
许昌新区实验学校 张瑞芳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正确地指导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它是提升语感品质和提升语感品位的捷径,它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朗读;指导;作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朗读是我国千百年来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地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不仅是照本宣科,还要求对作品内容的正确表达”,“它同时意味着对作品进行解释”。新课标所倡导的“读”是有感情的读,是主动将自己融入作品的美读,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是要读出自己的个性。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情感体验,进而探求蕴含在作品中的内涵。朗读是“不应以分析代替的重要的阅读实践”。“读”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基础。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正确地指导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它是提升语感品质和提升语感品位的捷径,它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朗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层次细腻、过程生动、形式活泼。余映潮老师建议我们,将朗读指导或训练设计成若干步骤,穿插在课文阅读分析的几个步骤之中,此时的朗读就成为一条教学线索,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狼》一课时,就设计了四次朗读环节,层层深入的解读文本,探究文章主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第一次朗读:初读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生字和注音,学生积累识记。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通过第一次朗读活动,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次朗读:要求读出节奏。
1.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学生齐读
学生对节奏划分的讨论品析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过程,对文意的理解过程,通过此环节的朗读,学生学生能较准确的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次朗读:要求读懂内容。
(1)重点虚词
之:
①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②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④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2)重点句子翻译: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③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④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4.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并补全下面空白处:
屠户 遇 狼------ 惧 狼------ 御 狼------ 杀 狼
此环节学生通过自读翻译、小组讨论、重点词句积累、复述和概括课文等活动,使学生准确的理解了文章情节,积累了重点词句,课堂效果扎实有效。
第四次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主旨、读出感悟。
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学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小结展示: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学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小结展示: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展示: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还有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和恶势力。
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领着学生一步步探究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揭示出文章主旨。
这节课用四次朗读串起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步步深入的理解文意,达到了教学目的,体现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语文课离不开充分的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现代教育的目的、教学目标都决定了阅读教学要归还阅读权利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对朗读的认识,加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