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在中学语文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作用浅析
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 李俊龙
[摘要]中学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读写结合教学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语文教材从教材的特性、语文教材内容安排以及语文教学内容要求等方面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材,中学语文,读写结合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学生基本具备识字写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和“写”是两张皮,平时上课偏重“读”,又设立专门的作文课讲、练“写”,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读写能力的片面性。事实上,不论是语文教育的研究者还是实践者(教师)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实中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改进,这样的背景下,“读写结合”也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教学方式。尤其是最近这些年,随着“多文本阅读”研究的兴起,“多文本读写结合”也成为“读写结合”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同样,“多文本阅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误区也延伸到了“多文本读写结合”当中,那就是,为了追求多文本的联系性和统一性,选取阅读的文章大大超出教材的范围。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阅读的内容突破教材,当然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多文本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更灵活、更有利于突出主题,当然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因此,许多教师在实践中选取学生爱看、自己容易驾驭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教学,加上“校本教研”等政策的推动,甚至有些学校默许甚至鼓励教师编写校本阅读教材代替国家教材给学生上课,这样做抹杀了教材作为教学第一内容的地位,否定了教材的重要作用,使“读写结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是我们应该警惕和反对的。事实上,教材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决定了教材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教材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根本性、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师、学生是处于同一水平的。
按照余文森教授的观点,教材具有统一规范性、权威性、指向性等特点,因此,发挥好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语文教材由于其特殊性,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课文读,既可以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又可以合理利用正常教学时间;既发挥教材权威性的特点,又凸显教材基础性、指向性作用。
二、教材的内容决定了其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主要途径,它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的写作材料、介绍了精妙的写作方法。尤其是新编统编教材,教材的每一单元设计都对应着不同的写作训练要求,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比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作文教学要求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习抒情写人要抓住特点,学习如何突出中心等等,而对应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关注热爱生活这个点,利用第一单元的多篇课文进行多文本读写结合,使学生努力爱上写作。中学三年的教材中与之相类似的内容安排和设计比比皆是,这样就反映出教材的内容更加强调读和写的结合,也使教材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明确。
三、教学内容决定了教材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读写结合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确定“读”和“写”的内容,接下来在具体教学过程设计中寻求二者的有机联系。读写结合的教学内容就是从阅读内容出发,以读促写,那么寻找合适的阅读篇目就成为了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教材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如上所述,教材的每个单元的文章选取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师能够较为容易的提炼出课文之间的共同点并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讲授,相对于教师自己寻找文章,其科学性不可同日而语。教材精选的文章和设计的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充分考量基础之上的,是着眼于相对较长的一个学习阶段,重在学生的长期培养,这也是与教育规律相一致的。因此,多文本读写结合的教学内容就定了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唯教材论”、“教材神圣论”的错误观点,不要从远离教材的极端走向依赖教材的另一个极端。正确认识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合理使用教材应当是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组织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①余文森.正确认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2
②刘仲山.如何认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导刊,2004.11
③张淑艳.浅谈语文教材的几项功能[J].学周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