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君讲语文》有感 商艳琼
cuixinling发起了2019-07-24
2
回复
9
浏览

 

    有幸现场聆听了王君老师《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范进中举><孔乙己><窃读记>群文阅读》,就立刻被王君老师征服,其青春洋溢的教学状态、行云流水的课堂设计、张合有力驰骋万里的课堂掌控能力更令我叹服,王君老师的教学艺术犹如一股清流缓缓注入我的心底,让我激动,也让我冲动。

     暑假拜读了王君老师的《王君讲语文》更让我受益匪浅。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我的语文人生我的语文理念我的语文实践、我的教学语录。前两部分主要讲自己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认识第三部分就是以实录的形式呈现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再加上王君老师“反思性和说明性”文字第四部分“我的教学语录”以条目的形式汇集王君富有个性色彩的教学言论。书中集体阐述青春语文的前世今生,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作、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做准备。

   王君老师说,青春的心态就是坚信自己的价值,坚信追求的价值,不要过于在意来自外在的任何评价。青春语文追求包括:在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中创新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在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创新在真诚迅捷的学情应变中创新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这让我很受启发。《王君讲语文》也给我刚刚起步的语文教学一些很贴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启发。

一、要有深厚的语文学养

      王君老师说,语文教师要想自由纵横于语文天地,就必须胸中有语文的千山万壑五湖四海。唯有如此,才能于文本的方寸之间让精神自由腾越,于文字的笔画之内让灵魂安然憩歇。阅读、写作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常态生活,若日日纠缠于无聊琐事纠结于分数、考评,语文教师的源头活水必定干涸,这样下去必定难致远处,课堂枯燥,解读低弱,语言乏味,了无生气,教学只能是压灭火花,扼杀灵性,捆绑灵魂,造就浅薄。常常阅读,就好比修炼内功,才华沉淀于心灵,气质彰显于言行,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有足够的思想引领学生、有足够的精彩征服学生、有足够的才情震撼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诠释文字魅力。

   语文的内力--深厚的语文学养,要靠记忆去记取,靠眼睛去寻找,靠心灵去感受,这无疑是一个无涯的终身修炼的过程。语文教师的学养修炼不仅仅在各种各种的专业书籍中,也可以是在文史哲的思辨智慧中修炼,更可在经典国学、怡情散文随记等等中沉淀。而生活未尝不是一种修炼,祖国的山山水水、异乡的人文风俗、行进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生活的真善美,化为自己心灵的滋润剂。

二、要有深入钻研文本的能力

   王君老师在一个小县城平民聚居的一条小街上长大,父母都是破产小厂的工人,中学时代几乎方方面面都乏善可陈,但做了语文教师后,却突然全身充满了破蛹成蝶的勇气和力量,一路从一个山村女教师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特级语文老师。王君老师说她也经历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尴尬与诱惑,但她不满足于日常教学的细节和轰轰烈烈的语文活动,她重读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于漪、钱梦龙···去研究学生、去反思语文、去深入文本、深入教学,才获得新的一片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文本,要烂读文本于心,不要人云亦云。优秀的文本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自己也都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只要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一点光会在教材研读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好望角”,并因此为课堂教学开拓出新的航道。我们要从文本的平淡中看到浓郁,从变化中揣摩深意,从细节中体味匠心,从经典中读出新意。

  用绚丽的视频、美妙的音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使课堂气氛气氛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却并没有得到训练,想象力被扼杀,阅读文本的能力、分析语言文字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没有提高,老师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我们只有踏踏实实,花几天时间研读文本,用真心体味,精妙设计课题,杜绝浮躁,除去花哨,才能实现和文本的真正对话,和学生在课堂上高质量的交流。这样,方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品味语言、理解情感。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的,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要有深度导引的能力

   王君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往往决定于教师能否进行深度导引。所谓深度导引,就是教师在对文本和学生的充分了解下对课堂的一种机智应变。这种应变是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后产生的,其特点使敏锐地捕捉学生地思维线路,巧妙地应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动地尊重学生的理智情感,使课堂对话彻底脱离单传的知识传授和平板的知识生成,而进入一种充满人性化的、游刃有余的、渐行渐深渐行渐美的立体良性的智慧状态。一般来说,深度导引往往表现为三个层次:左右衔接前后贯通,打穿知识通道;整体俯瞰推波助澜,丰富思维角度;扩展空间碰撞思维,营造探究磁场。

      这种深度导引能力其实就是教师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在学生困惑之时适时引导,能够在学生思而不得之时给与正确的方法指引,并实现有知识性、高质量的课堂对话。这需要教师充分研读文本、了解学情,并在“真枪实弹”的课堂演练中不断磨砺练就。一方面我们要博闻强识, 加强文化底蕴,苦练基本功,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探索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努力实践,不断锤炼、反思,最终才能厚积薄发。

     从王君老师的文字中,当然还可以读到更多的东西。假如,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发现还是她给自己的那个词最合适——青春。不管是蓬勃的生命力,还是沉醉地将生命的激情投入到语文教学事业中,抑或是对常规的挑战,孜孜不倦地从书本中汲取养料等,都是青春的特征,希望有一天我的课堂也能在诗意、情怀、温柔中绽放。

所有回复
  • zhangruifang 2019-07-26

    学有所得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大马三中雷星 2019-08-02

    读完商艳琼老师饱蘸真情写就的读后感,有种迫不及待买回《王君讲语文》的冲动。

    文章写的好,《王君讲语文》的书也好。

    商老师在读后感中分享的三个方面:要有深厚的语文学养;要有深入钻研文本的能力;要有深度引导的能力也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长期修炼的技能。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