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培训落下帷幕,回忆着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如同欣赏那百花齐放、色彩斑斓的满园春色。静下心来,采撷园中几朵,细细品味,以指引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
精心备课,方可成就轻松课堂。余老师说:“语文老师备课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应该追求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苦探索。”的确,备课,是教师把课文吃透,知识点挖尽揉碎,重新组合后,以问题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积累,思考,欣赏,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真正坐下来,静下心,钻进去。每次公开课,教师最怕的就是自己设置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因此,要么提前见学生,把问题扔给学生准备,展示出一堂失真的表演课,要么碎问碎答,时时引导,恐怕学生不知道自己设置问题的答案方向,而干扰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细观余老师的课堂,教师不急不缓镇定自若,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平静中时掀波澜。这一切都归结于余老师对每篇课文全面、深度的解读。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余老师这种精心备课的工作态度。
日常积累,方可提成专业能力。一位智慧的语文教师,应积累名家课堂范例,积累专业杂志资料,积累教育教研教学资料,积累专项研究。这些积累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让我们博采众家之长,提升自己文本解读角度。每天品读一篇精彩教学设计,琢磨一段专业教研资料,写下一篇自己的感悟,在日积月累中,我们平日里处理教材的角度,创意,深度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只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营造和谐气氛,师生平等交流。细品余老师的课堂语言,语速沉稳,态度亲切,循循善诱,善意补充。对于提出的问题,不急不躁,引导过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打扰,不逼问,不提示,将课堂时间真正用到了学生思考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他面带微笑,静静倾听,从不带乱节奏,师生和谐交流对话。学生回答问题后,即使学生的答案并不完美,他也从不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先说谢谢然后顺势引导,及时总结,善意补充。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回答问题?反观自己的课堂,总是一方面以居高临下的师威震慑他们,另一方面却抱怨孩子们在自己的课堂不活跃;一方面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一方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精心准备”的“优质答案”。一方面备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允许学生多角度赏析的问题,一方面在答案设计上排斥学生不正确的答案。一方面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却徘徊在学生身边放心不下。我想,也许正是我们长时间的专横与霸道,才让我们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将优雅的语文欣赏课,变成了呆板的碎问碎答课。
此外,我更明白了新教材编者们的良苦用心,精读教学艺术的着眼点,积累在语文课堂的重要地位,能力培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接下来,我会带着满满的收获,应用于我的课堂。我也相信,工作室的培训,定会让我这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跑的更快,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