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课堂的反思 孔菲
cuixinling发起了2019-07-28
1
回复
35
浏览

余映潮课堂的反思
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 孔菲
很荣幸参加余映潮的讲座,与名师亲近,让我在语文教学的成长道路上快速成长。我真是收获满满,感触颇深,带着第一次活动,汲取的营养,去实践一线教学,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余老师一直强调,语文课程的教学需要重视的三个方面: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积累。诚然,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学用的综合性课程,这决定了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定位及方向,在教材研读中,掌握与研究的的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而余老师则又加入了教材处理的关注点,关注集体训练、知识渗透、学生气质。
在教学实践中,这是很受用的,刻意的关注更需要丰厚的积累,在余老师的微型讲座中,我每次都会想到上具体某节课的场景,如,提到技能训练,我马上想到了在《背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到了“望父买橘”这个片段,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训练,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同样是买橘,为什么学生不能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对于学生感恩气质的提升与显现,进行写作训练,有了这些,教学就好像有了抓手,对学生的训练是终生的。
余老师在第一次活动中,指明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要设计板块,提倡主问题设计,设计的主问题要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这是高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反复研读课文。如在《驿路梨花》的教学中,以主问题贯穿整个课堂:1、这是一个怎样的驿路?通过这个问题,把小说中的环境做了品析与感知,并且在此渗透铺垫作用;2、这是怎样的梨花?让学生品味梨花的含义及作用,在此指出人物梨花,自然界梨花,精神梨花,中间牵出悬念与误会,小茅屋的铺垫作用,梨花的含义及作用,雷锋精神的传承等问题都在第二个主问题已经解决。这节课学生参与度还很高,最后通过水滴筹事件,引出学生爱心气质养成,以一首小诗作结。
余老师板块式教学的精髓在研读文本,关键在平时的丰厚的积淀。大师王荣生曾言,观察、研究名家的课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捷径。而余老师就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教材解析方面,要重视文章章法的指导与训练,例如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中,里面的起承转合、重章叠句、开合有度、抑扬顿挫等都会在其中展现,关注阅读方法,文章结构美,让我们有洞察文章结构的高强本领。除此之外,还有选点精读,专题集纳,如跟《雨的四季》学习写作,跟《昆明的雨》学开头;在术语解读中,要对有专业的阐释,如“突转”“悬念”的定义及用法;对于教师,除了关注教材研读之外,还要优化课堂语言,注意变换课堂节奏,注重训练个性朗读与集体训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带着余老师的精髓,我会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艰苦锻炼,不断磨砺,做好教学常规,跟上名师步伐。

所有回复
  • 大马三中雷星 2019-08-01

    孔老师的文章给予我语文教学上一定的启发,感谢孔老师无私的分享。

    余映潮老师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帮助是巨大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他用专业的学识、儒雅的风范在我们心头埋下了一颗语文的种子。

    热爱语文,爱戴余老师!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