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经验总结
从事教师职业已经是第六个年头,六年间我始终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经历的教训经过认真反思转化为不断改进的经验,在此对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课堂改革,主体回归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我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研究、去讨论,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讨论、合作,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实践证明,就我们政治学科而言,大多内容学生是可以独立学习和认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器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鲜活的个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都得到提高。
二、关爱学生、激发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会引入与课堂有关的社会新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大小事,并展开话题讨论,启发学生多视角思考和表达,使课堂充满时代信息,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面向全体、分层优化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分为三层,我把学困生放在第一层,把优等生放在第三层。
对于第一层学困生,我的做法是降低要求、培养信心。我只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每节课为他们单独设立学习目标。通常是将新授知识点整理、归纳,并且熟读所整理的内容。通过降低要求,让他们能较容易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另外,我每节课都特别关注学困生,根据其完成任务的情况,适时地增加难度,日积月累,这些学困生也能参与课堂,对知识产生渴望。
对于第二层中等生,要求他们在掌握书本知识之余,鼓励关注时事和社会,这部分学生着重于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
对于第三层优等生,他们在掌握所学书本知识外,还要指导他们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通过看电视新闻、阅读书报、杂志、网络新闻等多种途径更多地了解时事政策,培养思辨能力和学科思维,多角度对社会热点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
四、加强备课、高效课堂
新课程提倡备课形式的丰富、灵活,要因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知识程度、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新课改以“有效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追求教学的实际效益,要求教师有效备课。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把掌握课本知识、技能作为短期目标,把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作为长期目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不但教授知识技能,还要培养情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知道教什么,更要知道怎么教;不但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更要知道学生该怎么学。备课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备课的重点由备教材、备教法变为备教师、备学生。因此我在备课时将重点转移,目标转移,课堂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讲练结合,营造了高效课堂。
教学是一门科学技术,只有热情远远不够,更多需要科学性、专业性,探索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既然坚定了方向,就能行稳致远。前进的路上,有无数的榜样引领我的成长,他们照亮了我,我将积蓄能量,照亮学生的求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