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附案例
qimeng521发起了2020-12-02
1
回复
27
浏览

“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凝聚价值追求》

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   齐萌

 “五要素”高效课堂是近几年我校积极推行的新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整体上分为“导,思,展,评,练”五个环节,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霸占课堂,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张相信学生的潜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对该模式在本学科中运用进行初步探析。

一、课堂教学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有效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个恰切的导入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因而,我们的“五要素”课堂仍然要求任课老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所讲课时内容,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积极地投身于课堂的学习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整个九年级教材编写的主线。本节课涉及到价值追求,属于精神层面,我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图片和讲话内容作为导入的切入口,让学生看到主席就在身边,主席的讲话就在耳边,也能培养学生对从习主席亲切感。通过习主席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党和国家治国理政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的重视,从而奠定学生学习本节课思想高度,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

二、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不断质疑。以问题为导向,一方面将本节课内容问题化,使得内容更加直接明了,另一方面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预习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趣味性。

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不宜过多过难。尤其是自主学习环节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照顾大多数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让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涉及的重点内容,从而树立学习本节课所有内容的信心,另一方面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以防问题设计过多过难,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厌恶感。

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随着课堂进程的深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势必要提高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质疑,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比如本节课,自主学习部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品格是什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如何做

其中,前两个问题都是“是什么”的问题,课本上有很直观的体现,相信学生只要认真预习都能解决,不在话下。而第三个问题,稍有难度,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并做一定的总结,对学生要求稍高,但即使不能独立解决,也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探究留有余地。

问题设计要敢于设计“真问题”。在基础知识包括重点难点都已解决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涉及到的伟大民族精神,教材更多的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里程和革命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着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会使得有些学生片面的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只是英雄人物的事,而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跟自己无关。所以接下来第一板块我又设计了一思考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是民族英雄的事,离我们很遥远。你怎么看待这种认识? ”而在第二个板块设计了一个“价值判断”,通过漫画凸显社会热点问题,礼让斑马线、高铁不欢迎老赖、不按座号入座等贴近社会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价值判断,加深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直面问题,学生不仅能机械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认识和价值观上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成果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在对自身解决问题情况清楚的条件下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借助小组的智慧完成自主预习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形成本小组的成果,为接下来的小组展示环节做准备。

小组展示环节就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呈现的过程,更有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和自信心的培养,包括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凝聚。

展示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要舍得把课堂和讲台让给学生,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组织。教师不是“主演”,而是整堂课的“导演”。

四、小组互评,提高能力

学生都有要对别人的展示发表意见、进行点评的欲望。在听完其他的小组展示成果之后,部分学生势必会有自己的看法。而小组互评环节允许学生对其他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势必会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思考,再判断,再整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适当指导或进行适当补充,以帮助学生们最终形成对知识的正确的构建。

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的设计,要求教师课下认真研究考点、考纲,包括近几年的考题,精心设计有价值有分量的习题。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两道2018年中考的真题:一道单选,一道多选。让学生感受中考,了解中考对这节课涉及的内容怎么考。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设计材料题,但在随后的辅导课会进行必要的补充。

综上所述,本节课按照我校“五要素”高效课堂模式,改变传统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问题出发,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为主,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