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教育的责任》,该书淡雅的封面,首先吸引了我,另外,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引发思考的书名,立刻激发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
先看序言,写的很特别;再看内容,写的更精彩。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如“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教育的细节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本书带我们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吹落灰尘,教育的责任渐渐清晰起来。可能是试卷上的小小提示语,可能是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可能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故事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从纵深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现状。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放假”吗?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全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会让我们不断地追问。
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当下的教育行为,过一种更有质量、有责任的教育生活。这本书像一位精神导师,为迷失的人们找到方向;更像一位久违的朋友,真诚地言说教育的感悟。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书中的观点,我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为初中课本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也不太了解初中生的特点,我总是满堂灌的讲,唯恐哪个知识点没给学生讲到,很少让学生有讨论发言的机会,因为我总以为有限的课堂时间,教给孩子们去胡扯,我准备的内容就会讲不完。去年初二的时候,有个男生下课跑到我跟前,很直言不讳的告诉我:老师听你的课超级没意思,整天就是你讲讲讲,然后让我们画画画。老师你讲到法律那一课,用一节课咱班弄个模拟法庭吧,我当审判长。我当时敷衍他说到时候有时间咱就这样做。当然,我肯定没兑现我的承诺。说实话,当时,我听了这位学生的话,很不高兴,甚至有点委屈,心里想我天天辛苦找资料,努力把该讲的都教给你们,我不是怕你们考不好吗?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我一下子意识到:我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吗?我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我所理解的教师的责任,真的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了吗?事实上,我可能把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都给抹杀了。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今年我接了初三2班的班主任,可能我对学习不好的同学有偏见,每当我早上来教室的时候,看到有些同学无所事事,我的气一下子就窜了胸口,对那些学生成绩不好又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大发雷霆,心里感觉他们就这样了,心里特别烦他们。但是后来我发现,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这几个学习上不积极的学生从策划买什么样的集体服装,谁报名参加哪项比赛,怎样训练队形,都弄的井井有条,并且在运动会中获得班级第二名的好成绩。我突然发现其实他们身上是有优点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一下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以前感觉来上课就是对我的煎熬,现在感觉学生身上也有可爱之处。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快乐学习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收获颇多,里面的一个个小案例,有的好像就是在我的过去,我为本书能给我指引教学前进的方向而感到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