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知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去接近知识,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陈省身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很有感触,剖析下自己的课堂,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接近知识了吗?听完讲座,我觉得我的课堂应该做以下改变: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耐心的等待
徐长青专家讲座中说到老师总是用已知的心态去教学,是啊,上课我总会说这个知识点讲多少遍了,这道题多么简单,为什么还不会?我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学生都会了,那么还要老师做什么呢?教学中需要我们耐心的等,等待是一种对学生的关爱,是关注学习者体验的表现。我的课堂上经常都是我等不及,一节课就40分钟,我总怕这节课因为等待部分同学而导致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所以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这道题有人有想法吗?再读读题,认真思考一下,此时,我看到班上那一两个优等生举起了手,我仿佛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提问,优等生很快把答案说出来了,我就会顺势再次讲解并且象征性的问一下大家都听明白了吗?现在想想,优等生回答出来答案的同时也就为其他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画上了句号,因为人都有懒惰心理,孩子也一样,既然答案都出来了,如果我再去思考,去举手发言,那不是多此一举吗?这样下来,我的课堂只是有部分学生参与,不能算是有效的课堂。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的后进生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资源
徐长青专家提到要让孩子勇敢的暴露错误,课堂不错练习错,练习不错作业错,作业不错考试错,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 损失就越小,而且一个学生的错误给全班同学也提了醒,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呢?但是在我的课堂中,我步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不希望学生犯错误,要是学生错了,我就得批评他。因此,在我的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了,其实这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我的错。在讲座中,徐专家强调我们不但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还要谢谢那些回答错误的同学,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发言,才给课堂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刻了,所以我应该正确的看待孩子的错误并好好的利用错误资源。
徐专家提到教师要适当的示弱,在他的课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他经常会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又或者退居幕后,不发言不表态,静待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我之前的印象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是以强者的姿态出现的,我们就是知识的权威,我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更别提让我跟学生去示弱。但是现在我明白,适当的示弱,首先,可以改善师生的关系,当老师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向学生求教,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教师适当示弱既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也使师生关系更加友好。其次,示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太强势,孩子会很不自信,害怕回答问题,害怕出错,教师适度示弱,把机会让给学生,拿出更多的时间把学生推到讲台来进行展示,并且充分相信学生,等待学生,慢慢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就会重新建立起来。最后,我认为示弱有助于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尤其是后进生经常会等着吃现成的,反正老师肯定会讲,反正我不思考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教师一旦示弱,学生会发现依靠不了老师了,只能自己开动脑筋来思考问题了。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种花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这就需要我们慢下来,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