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宋校长的带领下,我通过千课万人公益直播学习了徐长青老师的《引领高阶思维靶向 引动深度学习发生》主题讲座活动。这次讲座,在学习过程中很激动,用笔急忙记下每一句经典的理论知识,今天回头再次翻看自己的笔记,依旧记忆深刻,这次讲座也给我带来了自己工作上的反思。
“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去接近知识,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接近知识”,这是徐老师引用陈省身老师的一句话。徐老师认为,我们老师是带着已知的心态去面对知识的,因为我们知道答案,从起点到答案,我们总是在试图寻找最短的路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体现了等不及,总显学生笨。老师换种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学生面对的知识,他们是茫然的,徘徊犹豫的,因为他们不知道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要经历一个曲折,往复的过程,所以老师往往会急于告知的方式,所以孩子失去了知识亲历性的体验。反观自己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那么快时,一方面会觉得学生笨,另一方面我还会觉得这样可能耽误我的教学进度,自己着急着把知识讲授给他们,让他们用我的方式知道知识就可以了。徐老师今天还讲到一个点,我们的教学活动,不是培养知道分子,而是知识分子。仔细揣摩这句话,真的是惭愧。
徐老师告诉我们,好的教学应该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师生生命的对成状态,教学活动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师生复合体。师生关系从“容”走向“融”。教师的宽容表现出一种示弱,教师的示弱,给学生一种向前的担当,让学生有迎接挑战的机会。徐老师人教案四年级《优化-烙饼问题》的案例分析,如何用9分钟把3张饼烙好?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学生脱口而出12分钟,但数学上要求9分钟。徐老师的这节课,徐老师和同学们站在一起,主动示弱,徐老师也变成学生自己人,一起探究到底该如何用9分钟烙好3张饼?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时徐老师顺势向学生提出,我们能不能创新一种烙饼方式让它实现9分钟呢?最终经过老师的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这项任务。
深度学习应在关注学生差异中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承认差异,关注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现代教育理念提出,我们不是把不同的孩子变相同,而是让不同的孩子更不同。我们应该让教育发生在每时每刻,而不是某时某刻,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差异。徐老师的案例《统计》,学生通过刚开始的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到最后一步步尝试探索,小组分工合作,设定角色合作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完美体现了关注差异,尊重差异,让学生得到发展。反思自己的课堂,现在也在逐渐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进而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实践,但是这个小组合作是否真的达到了“合作”,我们的小组成员是否都能参与到其中,还是小组中的个别成员得到了发展,其他人仅仅是个形式?徐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审视自己的课堂,这是我以后要关注的地方。
简约是一种深刻,简约不简单,徐老师的简约教学,让我有了新的感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品味,领略简约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