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数学本质——让教育真实发生
丁文静发起了2020-03-29
0
回复
7
浏览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学生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究竟追求的是短期的目标,还是真切的靠近学生?其实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给学生留下生命的刻痕,通过这五天的学习,我有以下思考。

  1. 深挖数学本质——教师要有大格局
    数与代数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成了大多数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作为教师我们明白数的重要地位,但教学过程中强调数的重要性却往往只落脚到计算的正确率,格式的准确性。每天的计算打卡,强调、练习、再强调、再练习、一味的反复可是孩子的心中依然是充满的问号。
    比如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相同数位要对齐,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对,因为计数单位不一样,而我们一直在强调:千位上的3和百位上的3表示的含义不同,计算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在孩子的世界里,这是两句话,这两句话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联系,为什么个位要和个位照齐呢?因为他们的计数单位都是1,计数单位相同便可进行计数单位的累加,比如2个1加3个1就是5个1,计数单位我们老师都知道,但是孩子们心里都明白吗?
    至此,抓基础渐渐变了味道,学生会数数,会计算,会背口诀,但对数的本质真正理解吗?我们不禁要反思,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5G都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依靠目前的方法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技能,但当现在的小学生,20年后走向社会,那时他们所需具备的技能还会是这些吗?或者说这些技能还能适应20年后社会的发展吗?
    王永春老师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最好把计算当成推理。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运算概念,如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数的意义,算理,推理等本质的教学,在计算中,通过推理获得的计算技能比死记硬背法则获得的计算机能更重要!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作为教师,要有大格局,不局限于某一个点,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孩子这种内在的学习动机来参与,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追问,深挖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2. 求真求实——正确看待错误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期待学生能准确回答问题,讲过的知识能正确运用,错误似乎意味着教学的失败,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营造出“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
    想起之前吴老师的课堂上一句“有问题才好呢”,让学生把问题变成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反观自己的课堂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怕学生出错,教学时小心翼翼、时时暗示,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小圈子里,让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坑里跳。表面上看,问题是学生自己解决的,实际上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法体验探索的过程,看似简化了学生“破茧挣扎”一环,却剪断了学生探索思路。
    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一节没有差错的课我们要思考它是否有价值?对待错误,我们要用心去寻找其背后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在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理解的同时,积淀形成超越错误的思维习惯、学习力和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主体教育,也是过程教学。化错的意义在于教学过程中随机融入,自然发生,而不是事先刻意安排。有些错总是要发生的,我们要学会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作为教师还要发现错误背后的意义,彰显其积极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学生的错误,还要善于利用差错资源,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将教学活动引向心灵深处,而不仅仅是促进认知的发展。
    三、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大多数人的眼里,数学是枯燥的,单调的,困难的,如何改变这种认知观念,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进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能动性,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其实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身边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进行观察,如6和28不就是枯燥的数吗?但6=1+2+3,28=1+2+4+7+14,却是神奇的完美数,涡蛱蝶、兔子的繁殖也展示了数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埃菲尔铁塔、断臂维纳斯这些艺术作品中蕴含了黄金比的相关知识,就连生活中见到的杂耍,也隐藏着瀑泄和喷泉模式,简单的动作却有深奥的道理。我们引导学生通过现实世界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看清本质,想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让抽象变得直观,同时有意识的将目标从知识能力,关注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让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叶澜教授说:“在课堂教学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数学除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外,更重要是去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我们的课堂要回归大道至简,追寻数学本质,求真求实,不忘初心!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