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个合格公民的义务。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并充分利用在家的时间,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今天听了徐长青老师报告,一如既往的精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我的感触很深。
老子道德中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徐老师作为简约教学的创始人,将大道至简与我们的数学教学相结合,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深化,简约而不简单。是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 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徐老师的教育理论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畅快之感。回想自己初涉教坛,模仿名家的教学,一招一式未免会有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部分。为了合作而合作,注重形式而缺乏深入的思考。慢慢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向众多名家学习对比,我慢慢的认识到,越是简单的朴素的课堂,越是实实在在的时间的积淀。听到徐老师的理论,感觉说出自了自己想说却无法表达的想法。
心理学中一直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这一点不论是在育儿还是育生中都至关重要,良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在学校教育中,这一点体现得更加多维,从徐老师所讲的几个案例当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从“容”到“融”。说的是教师的站位,老师不该是站在学生的对面,也不是作为一个指挥者前面带路,而是和学生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并肩战斗。孩子们冲锋陷阵,我们就是后勤保障,递枪递弹递干粮,和孩子们同悲同喜共苦恼。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求证,体会到获得感、成就感。最终是我发现了什么,而不是我知道了什么
小组合作从“地缘”走向“知源”,说的是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差异。我觉得徐老师说的特别对,老师不应惧怕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必要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徐老师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最终我们的目的也不是缩小差异,而是尊重差异,让学生各有不同。也就是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师“顿”促生“敏”,其实依然是以生为本,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很好的解读。在平时的课堂中,我更关注进度,在让学这一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徐老师今天当头一棒打醒梦中人。只有老师退,才有学生进,只有老师让才有学生的展,只有老师的顿,才有学生的敏。这样的老师,我觉得就是大智若愚,是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来对待学生。懒妈养个勤快孩,同样老师也要会偷懒,会装傻,把学生推到不得不思考的地步,学生就会自救。老师就从一个拉车的变成一个牧羊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草场,并精心设计活动,孩子在其中,各自有各自的体验和收获。
徐老师的报告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对于怎样上好课,教好学生顿开茅塞。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积极思索,主动向前,并且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学习,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