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题的探索与实践的学习反思(张亚平)
宋慧贞发起了2020-07-15
0
回复
4
浏览

      6月24日下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宋校长的带领下来到毓秀路小学本部参加由张红娜老师主持的关于命题的探索与实践的培训活动。

      临近期末考试,相信每个老师都在为期末积极准备着,张老师从命题角度详细讲解,给期末备考阶段的老师,指引了方向。张老师说到,命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大备课的过程,一份试卷的完成无疑就是一篇大教案的诞生。张老师从两个方面讲述,一,在研读教材中命题,二,在研读学生中命题。

      一、在研读教材中命题

      教材作为师生的教,学的重要依据,它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命题资源。更多的好题能源源不断的从教材中来,所以这更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材,要深入研究教材。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83页第7题,课本上的原题是,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框,长18厘米,宽1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相信这道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没有难度,作为老师估计没有足够重视这道题,但是经过张老师的创新改编后,变成,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和原来相差54平方厘米,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高是多少厘米?改编后的题和原题相比,了解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情况,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尤其是通过解决,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低求高的问题,灵活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还有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高的时候,因为没有特别标注,所以会出现2种情况,底边18厘米和15厘米对应的高,二者均可为所求问题,进一步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反思自己运用教材时,虽然也认真详细的给学生讲解了上面的习题,但是仅仅是停留在了表面,自己没有深入教材,没有结合知识点研究教材。平时我们可能会说学生的应变能力差,其实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呢?

           二、在研读学生中命题

       张老师从三个方面讲到,在读懂学生中精心预设,在读懂学生中机智改编,在读懂学生中应对生成。其中张老师讲到的一个例题印象深刻。回收100千克废纸大约可以生成80千克好纸,如果每人一年回收5千克废纸,四年级340名学生大约一年可以生产多少千克好纸?张老师说到,她出这道题的时候没有想到学生取近似值,用估算。其实关于估算,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一个比较难的一个点,因为它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让师生难以判断和把握,面对具体情境是否估算,如何估算很多时候意见很难统一。

        二年级下册现在也是刚刚接触到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一部电话358元,一个吹风机218元,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他们遇到的难题就是不知道把价格估成多少合适?估算类型的解决问题有很多,所以给学生说一个统一的方法不合适,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来解决。

       张老师的这场关于命题的培训,在这个时间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及时提醒我们,要研读教材,也要研读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学习张老师的研究精神,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