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题的探索与实践反思(胡维)
宋慧贞发起了2020-07-15
0
回复
4
浏览

    “命题是常规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命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大备课的过程,一份试卷的完成,无疑就是一篇‘大教案’的诞生。”上周三下午,许昌著名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红娜老师就以“关注命题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为我们开启数学命题解读的探索之旅。

      教材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珍视的素材库,好题都是从教材中来的。不同版本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命题资源,需要老师们有联系地进行改造。张老师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13页数学故事为例,引发我们思考:两只蚂蚁分别沿正方形和圆走一圈(边长与直径相等),把问题“谁走的路程长?”改编成“乙比甲少跑了百分之几”,不仅考查了周长的知识,还考查了百分数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感知到,如果把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后,周长会减少21.5%,这样赋予原图形更多的含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学生提高各类知识运用的技巧。

      张老师在研读学生中精心“预设”,在基本技能的达成度,与易错点的辨析度,考试生活化和解决问题的灵活度五个方面进行命题,提醒我们教师对于命题改编要在读懂学生中机智“改编”,依托教材,立足生活,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没有生活经验作为支撑,也没有受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就无法进入正确解题的思维中,就会造成理解偏差而失分。有这么一个小片段:一段山路,九分之二是上坡,三分之一是下坡,其余是平路,小明往返的下坡路为1000米,这段路多长?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少有走过山路的经验。去时的上坡路,回来时就是下坡路,需要学生有辩证思考训练经验。很显然,城市学生缺乏这样的生活经验。

      还有一则插曲题目是:作家写稿件,发表后会收到稿酬,而且要交税。1.稿酬不高于800元的,不纳税;2.稿酬高于800元但不超过4000元的,应交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税款;3.稿酬高于4000元的,应该交纳全部稿酬的11%的税款.作家甲最近纳税528元,那么他应获得多少稿酬?

      一些学生在完成此题时,列式528÷0.11-528,学生考虑纳税后应该是扣除税后的酬劳。张老师强调命题要依托教材,同时要关注差异,读懂学生,做到灵活开放使用教材,发展学生思维,与此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也应体现数学人文关怀的价值。

      命题的创设不仅展现的是教师对知识的把握,而且还需教师具备对知识的多维度应用能力。张老师以例谈的形式给大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整体上以把握知识间的“承重墙”,打通单元“隔断墙”的实践思考开始。优质的数学题目就是一次高效的思维训练,优质的数学题目一定具有知识性,通过题目设计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相似性,通过相似概念等加以类比区分,也必须具备干扰性,强烈的迷惑性方才知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区分不同学力的学生,还应该兼具生活性,创设生活情境的题目并利用生活常识解决数学问题。通过本次培训相信在以后的试卷命题中会越来越有方法有策略。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