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命题 促思考 ——听张红娜老师“关于命题的探索与实践”反思(孙晶鸽)
宋慧贞发起了2020-07-15
0
回复
4
浏览

       2020624日,作为宋慧贞名师工作室成员,有幸和各位老师相聚在毓秀路小学,聆听数学教学专家张红娜老师的《关于命题的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在本次的讲座后,老师们受益匪浅,我和东区的几位教师在回去的路上还在进行关于如何命题的激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汇成一条智慧的河流。

      对于一位数学教师来说,深入研究数学试卷命题技巧,是成功的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研究如何使考试的命题正确地发挥评价功能、导向功能、选拔功能。就像张老师所说:命题是常规教学,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它不仅富有梳理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使命,更有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检测功能,因此命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大备课”的过程,一份试卷的完成,无疑就是一片“大教案”的诞生。

      张老师通过一个个案例,展示出张老师在命题时的深度思考,首先张老师告诉我们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认真研读,用心思考,就会发现:更多的“好题”能源源不断地从“教材”中来!在这里,教材不仅仅指所教版本的教材,还有其他版本的教材,好的试题并不是照搬,更多的是将你自己的思考与你要考查的侧重点在这道题里展示出来,也就是进行改编。很多的命题都来自教材,通过改编,使这道题变的更为立体,一题多考,从教材单一的解决一个问题,到改编后多方位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能力。其次还要研读学生,通过试题的预设,不但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技能的达成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按常理出牌,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能”。通过比例尺的试题预设,来进一步引起师生的重视,一方面提醒教师教学时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易错题的认识及辨析能力。通过对上坡与下坡这道题,提醒我们命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师不要“我认为”,一定要“学生会怎么认为”,认真分析学生、读懂学生。

       总之,命题作为评价“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考试命题必须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在命题中要不断注意渗透新思想新理念,要让试题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灯塔”。它不仅是一个风向标,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要使它开的灿烂,有活力,教师就必须要厚读教材、厚读学生,更要学习张老师的教学智慧,有自己的深度思考,掌握命题要点,才能进行改编与创编。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命题水平。这次的讲座,我的收获也很大,对于命题方法也有了一些思考,相信今天的学习会对我以后自己进行命题有很大的帮助。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