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体会(黄丹丹)
宋慧贞发起了2020-08-22
0
回复
4
浏览

      暑假不停步,学习无止境。8月20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整体建构.结构化学习”的线上研修学习活动,精彩的教学片断,深度的专家报告,令我大开眼界,感触最深的是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的许卫兵校长的讲座“学得好不好,学生说了算”

      许老师在数学教学整体建构的背景下,以三问为引领展开了本次讲座,呼吁教师关注学生的表达。

      一、为什么强调“说”

    “说”是一种素养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言”为心声,让内隐的思维敞亮,郑毓信老师著作中指出,要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出声地思维”,尽可能让学生能说的说出来,能表达的表达出来,把内在的想法呈现出来,每位学生的想法可能不一样,这就出现了多样性,教师进而从这些多样性中找到隐匿的共同性。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同样是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有的同学零碎的移拼,有的同学整体的割拼,多样性里面有统一性,也必将有最优化,这就是学生陈述表达的结果。而我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徐老师所说的少“言”寡语,这是教育的缺失。

      徐老师认为课堂总结环节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听一听孩子会说些什么,有的能说出学会的知识,有的能说出这些知识能干什么,有的还能说出知识间的关联,或者思想突然打开的经典语言,这最能体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达到了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力的水平,还是思想提升的高度,徐老师整理了11节资源课的课堂总结,对此进行了课堂切片的分析,引发我们深思,用时短,且大部分孩子回答了黑板上的一两个词语,这个环节恰恰反映了本节课的学习最精彩的地方有没有在孩子心中扎根和生长。徐老师提醒老师们,无论课件制作再精美,前面的课设计的多好,但这总结环节的5分钟没有把握好,这节课就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郑老师指出:每堂课的“意义赋予”或者“建构”都必须由各个学生相对独立地去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积极鼓励学生由“被动地听”转向“主动地说”,转向“数学地谈论”,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

      二、怎么让学生“说”

     钱钟书:“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到风的姿态。”让学生“说”也是这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讲述、访谈、写作(言说、图说)等,也可以用体态,这个“说”就是让孩子来用各种形式来表达呈现思维。要达到这些,教师要重视学习起始准备,重视学习过程展开,重视学后回顾反思,重视评价改革引导,重视互学共进提升。我很欣赏许老师讲的要对学生多进行纵向比较,把学生的现在和过去作比较,少做横向比较,这样学生才能互学共进提升。

       三、到底“说”什么

    “一切皆在言说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知识收、说能力本领、说体验过程、说思想感悟、说思维生长等。徐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中,学生写的课堂收获大多都引用的徐老师的“数学真奇妙,关系最重要”,还有一个孩子说“没想到小小的一杯饮料也有X、y的学问。徐老师我是第二个喝到饮料的男生,你还记得我吗?”多么有意思的学生啊,那怕让学生写一堂课的经历、认识、喜悦的心情或者一点痛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著名教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曾说过:“数学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问。”数学因知识结构关系网而简约,而这张美丽的关系网又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数学的“简教深学”,带领学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