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姜志娟)
宋慧贞发起了2021-10-05
0
回复
5
浏览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我也一直坚持不断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寒假期间,观看了名师优课(小学数学)公益网络研讨会第二期的内容,感触颇深,尤其是张齐华、林梭和刘德武老师上的几节图形与几何的课,让我想到了自己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所教的很多学生的空间观念都不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那么,到底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向张齐华等名师学习,查阅资料,再结合平时的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心理学认为,儿童能力的发展是从操作直观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学生创设较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不仅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还要引导他们实践操作,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拓一拓,从而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再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建立起这些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另外,在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中,通过对图形进行对折、剪等多种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让学生对该图形形成表象认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通过看PPT上的图片,去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在桌子上摆一摆,再从不同的方向真实的去观察,这样会更有力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形成独有的空间观念。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亲自操作、亲自探究,使学生真正获得新知,发展空间观念。

二、运用想象思维,助力空间观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人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想象思维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构建更加立体的数学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一课时,线段可以画出来,在物体上找到,但是直线和射线却不能,因为它们是无限长的,生活中也很难找到这样的线,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在脑海中想象有这样一条直直的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冲出教室,冲出学校,冲出国家,冲出地球……通过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直线,建立起直线的概念,从而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林梭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中,就多次设计让学生想象的环节,如让学生想象一下长、宽、高分别是5、4、3的长方体,可能是生活中的那种物体,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长方体模型,还要与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考虑到物体的大小,因为数据中的长度单位并没有给出。这样一道简简单单的题,却让学生充分的展开了想象,从而对长方体的认识更加鲜明清楚了。这节课中他还设计了让学生想象一下把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怎样拼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怎样拼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首先在头脑中想象拼成的不同长方体。共有三种不同的拼法。把最大的两个面拼在一起表面积最小,把最小的两个面拼在一起表面积最大。学生借助空间想象的翅膀,使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和升华。   

三、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空间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现代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数学模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讲解这样一道题: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经过旋转会形成什么样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在求解这道题时,是不容易想象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因为从平面图形转化成立体图形,本身就是很多学生的难点,如果不去直观演示,学生将很难建立起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因此,这时候老师就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屏幕上将这样的转化过程动态的演示出来,就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空间图形的概念也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建立。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时,需要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再把圆柱切开,拼起来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可是在现实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很难在课堂上实现这样的复杂操作,那么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将“化曲为直”的整个过程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半径、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懂得将求圆柱的体积转化为求长方体的体积。这样教学易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而言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和分析。只有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且要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