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回顾 反思(吴佳玉)
宋慧贞发起了2021-10-05
0
回复
5
浏览

张齐华老师两个半小时关于七大学习力之一反思力的讲座,让我对反思力有了新的认识。讲座从为何要提升学生的反思力什么是反思力学生的反思力好吗如何提升学生的反思力四个问题展开,不仅架构出反思的基本思维框架,又针对教师在哪方面如何提升学生的反思力做了详细阐述。在学习中,作为教师的我,又蜕变成了学生,时不时的反思自己,反思课堂,反思自己的学生。

    无反思,不学习。作为青年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并不是十分的熟悉通课标、熟教材、看教参,是每节课进行课堂教学前必须要落实的。但是,一节课的结束呢?对于学生,学生的素养落实了吗?学生的知识掌握了吗?对于我,教学的重难点抓住了吗?教学的主问题设计清晰吗?如果每次只是在上课后感叹一句,这节课上的不成功啊,又或者这节课某个环节今天处理得还行啊。只是这样简单的想想,机械似的回顾,又会对教学的深入有多大帮助呢?我的老师、我的前辈们时时告诫我,课后做好反思是啊,关于反思,我真的做好了吗?

    经验+反思=成长。张老师提到老师们经常这样对学生说:“我都教了你这么多遍了,怎么还是错?”深究下去,学生一错再错的原因,其实就在于并未针对此题目的错误实现真正的反思。做题了,经历了,但经历却不是真正的成长。有了经历之后,要通过对此经历的反思,形成自身对待此问题的经验及能够正确处理的态度。反观作为老师的自己,今年已经是第二次执教三年级了,在课堂处理中,一些地方遇到了和第一次教学时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中同样的场景,虽然知道处理方法不妥,但是并未从中吸取教训,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再遇到时,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有经历,有回顾,但回顾若只限于这个环节处理的好或不好,简单的一两字的评价,对教学毫无用处。只有在经历后,回顾时,反思课堂的得与失,找出原因,找出处理的方法,找到更好的解决策略,再次实施时进行验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才是真正的成长。

    回顾自己的教师职业成长之路,我在课下书写课堂反思时经历过不同阶段,从最开始的记录课堂语言细节,到记录流程,再到慢慢去思考教学的主问题如何设计教学的不同阶段,关注点不同,思考不同。数学教学是应该突出其本质的,在以后反思课堂时,我会先去思考主问题、重难点的设计,先关注本质,抓住本质后再向细节延伸。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