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下午5时,工作室成员齐聚线上,在主持人宋慧贞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本月线上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以观看名师课例为主,工作室成员围绕课例深度思考。
顾志能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是生问课堂的典型案例。顾老师以“用字母表示数”课题引入教学,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可以用哪些字母?”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入学习。顾老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从具体的已知数,过渡到不确定的未知数,巧妙的设计之下,引发了学生认知冲突,如何来表示一袋乒乓球有几个呢?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学生在答疑中,一步步“擦去”心中的问题。用字母代替未知数,代数的提及,为学生今后知识衔接做以铺垫。顾老师以乒乓球主问题为牵引,以问题串延续,“放入3个,现在有()个。”“每个2元,一共要()元。”“每个3克,一共重()克。”“平均分给5人,每人()个。”引发学生持续且深度地思考。学生在解决“放入3个,现在有()个。”问题时,发散思维,6种答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进行交流之时,顾老师并没有直接点名对与错,而是在所有的小老师做以解释之后,由同桌相互讨论6种答案哪些对,哪些不对。进而在学生不断的质疑声中,步步排除,进而寻找答案。4组字母式以问题串勾连,却又呈现了不同的运算方式。未知数的教学却不仅仅陷于未知,字母式中答案的引入,又将未知数引向已知。看似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其实在为方程做孕伏。
张齐华老师的《小数乘小数》一课,不再是一节传统意义的计算课。从算式的出示到算法的掌握到算理的渗透,都真正以生为主导。此课例由复习小数乘整数导入,复习题目由生设计。“你觉得推荐哪两道帮助大家复习最合适?”张老师这一问,学生在不同的算式中把握小数乘整数的特征,并借由计算,回顾算法的同时加深算理。小数乘小数的新知探究题目,同样由学生自行设计,此次设计也并非随意的设计,张老师的友情提醒,不仅道明了出题范围,同时又让学生形成对算式的思考。学生在设计意图的述说中,逐步接近小数乘小数的重难点。“计算关注结果是不够的,还要关注过程。”从怎么算到关注为什么这样算。“仔细观看第一道题的运算过程,你最想提什么问题?”“有错的,四人小组琢磨哪儿出现了问题?”“你想通过这个错误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算理正是学生疑问之所在,学生自己由疑问处提出,更能引发全班学生的共鸣,进而深度剖析。练习题目中图形的出示,将抽象的计算引向数形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抽象的运算与直观的图形间的丰富联系。教学无痕,张老师语言的轻描淡写中,却又仿佛道出了千言万语,这背后是张老师厚积之功底。
课堂之巧妙,在于学生于疑问处提疑,在于教师于恰当处点拨,如何更好的把握课堂,则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