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发展的生命课堂(黄丹丹)
宋慧贞发起了2021-10-20
0
回复
6
浏览

聆听名师课堂,领略大师风采,总会为之震撼,顾志能老师《用字母表示数》和张齐华老师的《小数乘小数》,又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 善用语言艺术,营造温情的课堂氛围。

语言从来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中所显露的气度与温情才是语言魅力所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语言更应是一种艺术的存在,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五彩阳光。课例中老师的语言让我印象深刻,张齐华老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出3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时,以及在计算学生创作成熟的题目时,把“合作探究要求”换言成“友情提醒”,并补充,如果遇到困难可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解决不了,就让老师来帮助你,张老师的“亲切之言”美在感人心脾,像春风化雨般温暖孩子内心。

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第一位学生展示本组的题目并阐述设计意图后,张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儒雅的小组,在把别人难趴下时,再给出一个简单的”,在引导学生观察其实第3道题目并不简单时,张老师接着诙谐地说,“有心开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位同学汇报时,张老师说,“数你狠,但你有没有起到坑别人的同时也会坑到自己啊”,在交流小数乘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张老师对一位女孩说,“瞧瞧,你们想到的是买东西,人家想到的可是卖房子”,张老师的幽默给学生带来了欢笑,带来了理解,带来了信心,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发展自我。

“激励之言”催人奋进,顾老师课堂中不断对学生说“是个好问题”、“真好!”,顾老师的鼓励,助力同学们积极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充满激励的语言是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两位老师的语言耐人寻味,课堂语言的艺术,是我需要不断认真学习和积淀的。

  • 巧用课堂策略,让学习有深度。

张齐华老师启发同学们选题、出题、猜错因的别具匠心的设计和课堂策略,令我耳目一新。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方法,直接影响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因此张老师再出示一组复习题后,别具匠心地让学生自己选题,在选题中,一方面体现民主和谐氛围,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己选题的思考中,能从简单到复杂,从普通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对小数乘整数的一次重新审视,更是对小数乘整数的全方位的梳理与回顾,这样的策略指导,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深度的回顾与反思。

当张老师发现班里有几位同学计算时出错了,便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采用猜错因的策略,并追问:你想提醒他什么呢?这打破了以往形式上找错纠错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说错题、分析错因、提醒注意细节的过程,不仅是汇报者重新构建知识的过程,也是引领全班同学对算法和算理的进一步明晰,这促使学生的思谁向深处蔓溯。

  • 在“提问”和“释问”的过程中,成就精彩课堂。

顾老师《有字母表示数》一课,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因为是聚焦问题展开学习,所以学生目标清晰,探究主动,思考深入,课堂上充满着学生真实思维的展现,在顾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同学们的质疑和答辩中,课前埋在心中的疑惑一个个击破,从而彰显了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即为方程的学习做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步步深入,数学思维也得以发展。顾老师精彩的生问课堂,不仅是学生提问的课堂,更是生长问题意识的课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不断自问:是否展现了学生的真实问题?是否围绕真实展开学习?是否真实解决了问题?还能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吗?不断反思,不断前行,才能不断走进真实的生问课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一个儿童,立足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才能让数学变得有意思和有意义。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