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在工作室主持人宋慧贞老师的精心布置下,我们开始了学习之旅。宋老师选择了两节风格不同、教师风格迥异的两节精品课例。一节是顾志能老师的生问课堂典型课例《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是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计算课《小数乘法》。反复观摩,体会颇深。
顾志能老师结合生问课堂研究成果,在出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后,以:“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开始了课堂教学。最后根据学生提问,提炼出当节课第一次的四个问题:可以用哪些字母?什么叫表示?可以表示哪些数?有什么作用?
随后,顾老师从学生已有认识整数的经验出发,通过2支粉笔用2表示,3个乒乓球用3表示,46个同学用46表示,10岁用10表示,使学生明确物体数量和数之间的关系。当一袋看不出数量的乒乓球出现的时候,激发起已有经验和新知学习的冲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没有办法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也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未知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在对“表示”的解释中,顾老师准确捕捉学生表达中的“替换”一词,将学生回答上升到学科素养的高度——替换用到了代数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遇到很多的需要把未知数用字母来代替的情况。
张齐华老师的《小数乘法》一课,第一个问题出现在复习阶段。张老师的课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总能给我们带来一次次的惊喜。就像复习,张老师摒弃了传统的计算复习中的算一算、连一连、判一判的常用形式,改为出示6道代表性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自行选、选择、推荐复习,并说出推荐理由。在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注意事项得到了巩固。
尽管一个由学生提问、一个由教师引问,但都聚焦了课堂重点,在对问题的解决中,通过深磨细啄起到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
有效学习的课堂一定是逐层递进的,顾老师在解决完第一次的问题后,以一个情境:一袋球有X个,再拿出3个白球,现在一共有( )个球,作为问题,认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辩论,最终理解了未知数既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字母式来表示。特别是,对于字母式也表示一个数这的教学难点有了比较深的理解。
在这个情景中,顾老师又进行了变式的训练,一袋球有X个,每个2元,一共要( )元;一袋球有X个,平均分给5个人,刚好分完,没人分得( )个,帮助学生理解了不同运算下,字母式表示的不同意思。
而张老师则通过两次选择:第一次,自己选择出3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第二次,自己猜一猜,出错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让学生在出题练习、猜出错误的过程中,打通了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辨析了不同难易程度的小数乘小数的练习题。整个教学没有教计算,但是又在不停的教计算,这样的课堂,正是在不停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理解世界的核心素养。如此的学习,学生兴趣更高涨,参与更积极,效果更明显;如此的课堂,学为中心、生本课堂的特征更能充分显现。
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一路摸索、一路学习。星光不负赶路人,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高,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进步,让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