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想,我就是这些幸运人群中的一员。回想参加工作至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工作的不同时期,我都会遇到最优秀最专业的师傅,带着我一步步走向理想,实现教育的梦想。
清晰地记得,师范毕业那年不到19岁,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到学校报到,学校安排我担四年级的数学课,校领导指定当时的教务主任查卓珩为我的师傅,当时查老师交两个班,分给我一个班,我就和师傅同年级邻班,从师傅手中接过给我准备好的四年级课本和教学用书,师傅又领着我从学校总务科要了一张办公桌,我们师徒两人一人抬一头抬到了数学教师办公室,简单和老师们认识后便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活。一开始,学校给新老师规定每天要先听师傅的课,然后再给自己教的班上课,我欣然照做,是因为看着数学教材中稀稀拉拉的几句话几个算式,居然用得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来上吗?怕讲不好,每天我都早早地搬个凳子坐在师傅班的教室后面,认真听师傅怎么上课,看着师傅每节满满超大容量的数学课:巧妙的问题设置,学生大胆的表达,每个问题都有学生不断的补充,交流不同的想法,师傅再次的追问,颇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每节课居然让我都置身于课堂成了学生,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堂深深吸引着我。上班没多久,我听同事们说我的师傅是全省第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也是代表许昌市参加省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的第一人,我内心越发地佩服师傅,难怪她的课讲得那么好。今天的我回想起来明白了师傅的课是真正的深度教学,真实的深度学习,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高价思维。也因为自己当时年轻,师傅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甚至语气语调都被我速记在我的听课记录本上,每天晚上我都会把师傅的课堂实录重新整理一遍背个滚瓜烂熟,第二天学习师傅的语气、样子底气十足地在我的班给学生上一遍。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坚持听师傅的同头课2年多,也是我快速站稳讲台的最重要的原因。工作2年后在师傅和原市教研员赵琦老师的辅导下,参加了许昌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是参赛教师中年龄最小、教龄最短的一位。“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上师傅教学对我的深深影响,我在全市教学观摩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2005年那一年,更是我专业成长中难忘的一段时光。经过市级说课、公开课层层选拔,我被推荐代表许昌市小学数学学科参加省级优质课大赛,由于省级优质课大赛每两年一轮,每一届每个地区的参赛名额只有1个,且推荐到省里参加观摩比赛的成绩就代表这个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市教研室会在省级大赛的头一年举行许昌地区(五县一区)的优质课选拔赛,成绩排名第一的才推荐参加省级大赛。前后的两个学期,我先准备了市级选拔赛的赛课——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确定成绩第一后又着手设计省级大赛的赛课——三上《认识周长》,由于当时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为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教学更生动,先后制作两节课的课件让我终身难忘。两节课的课件素材都要从生活中拍摄镜头,如拍摄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单位门口的伸缩门、商场的扶梯、直行电梯(当时的许昌全市只有一座大楼有直行的观光电梯)、小朋友滑滑梯现象,拍摄生活中周长素材需要观察画框的一周、许昌名胜古迹春秋楼的图片、夜晚大楼闪烁的霓虹灯的一周等,看似不多的素材,但限于当时的信息技术手段有限,我的师傅和时任学校教科室主任的吴良主任,我们三人每天下班后就由吴主任扛起学校的照像机,寻找素材所在的地方一路边找边拍,找到某些单位的适合做素材需拍摄时,师傅和吴主任就上前跟人家解释,请求配合并反复拍摄,就是为了回家制作课件时能优先图片。为了拍摄夜晚霓虹灯闪烁一周的视频及图片,我们三人多次等到晚上8点站在大街上找角度,还要眼盯着霓虹灯闪烁至正好封闭一周那一刻的镜头。许多次,两位师傅都陪着我饿到肚子咕咕叫,他们谁也不允许我请客吃饭,拍摄完回家看拍摄效果,稍有不合适利用下班休息之余继续扛起摄像机上路寻找再拍,直到放在电脑上角度、光线、清晰度等都满意为止。两位师傅的敬业精神、专业精神至今影响着我,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近些年来,我在专业道路上一步步逐渐走向成熟,在学校的安排下也担任了许多年轻教师的师傅,每每辅导他们备课、磨课、上课时,我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我当年的影子,更有我的师傅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时刻影响着我,我想这就是伟大师傅们优秀人格的传承、教育的影响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