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度学习”,悟育人之道
姜志娟发起了2020-03-13
0
回复
12
浏览

       三月春光美,繁花次第开,伴着春天的步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大型培训活动,在吴正宪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对“深度学习”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虽然“深度学习”这个词很早已经听过了,但是在我过去的认知里,感觉“深度学习”就是拓展学习。今天听了吴老师对“深度学习”的进一步诠释,让我对它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不是光教知识就可以的,而是要触及儿童心灵的学习过程,让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把儿童作为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填鸭式”的灌输。教学也不应仅仅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简单无趣的交流过程,而应是在一个问题后,可以让孩子们能不断的发现并提出其它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孩子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吴老师在讲设计深度学习的主题路径时,提到了构建大单元的知识结构,这一点让我感触很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教好一节课,能不能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讲清楚,教学难点突破了。最多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对它所在的这一单元起什么作用,是什么地位。很少会去想它与其它册书中的哪部分知识有联系,这样的教学格局就太小了,不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学习的阶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吴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熟悉小学数学12册的教材,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构建起各个领域知识的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达到育人的目的。

       吴老师以“小数”为例,向大家讲述了怎样构建大单元,如何构建“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让我对小数、整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又更清楚了。如整数计算时要末尾对齐,小数是小数点对齐,分数是先通分,但其本质都是相同单位间的计算。

       我不仅联想到了最近所讲的“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知识。我们在教学时讲的最多的是“破十法”,比如:13-9,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减9,再算1加3即可,当时没有想太多,就是教给孩子们计算的方法,可是现在想想,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我感觉还是“相同单位”,因为在破十法过程中,我们是把1个十,拆成了10个一,再去减9个一的,这不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减吗,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笔算减法做基础的。

      教会孩子做题很容易,可是教会孩子遇到问题要如何去思考,去寻找方法的过程却并不容易,需要老师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分析,去探索,去设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身为老师的我们当前最应该思考的。而“深度学习”理念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有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新学年,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先熟悉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知道每一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再深入了解各领域内知识间的联系与架构。通过学校为大家构建的学习交流平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让自己更快在教育这片净土上成长起来。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