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约教学为引,让学习真正发生
姜志娟发起了2020-03-22
0
回复
10
浏览

       2020年3月20日,在这个全国抗议的特殊时期,有幸观看了徐长青老师关于“引领高阶思维靶向  引动深度学习发生”的线上直播教学。徐老师从简约教学的概念入手,到逐层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给大家阐述了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级思维,如何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发生。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培训,令人记忆犹新,虽不能完全精辟的理解把握徐老师讲的每一个理论观点,但是有一些看法却另我颇有感触。

一、让儿童自己去接近知识

     数学大家陈省身曾说:“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去接近知识,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接近知识”。徐老师就这句话给大家阐明了什么是“亲历性学习”,让身为老师的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带着问题进课堂,而答案就在我心中,我迫切的希望学生能够和我产生“共鸣”,希望学生能够一下子就找出问题的捷径,得到答案,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想法可能和老师想要的是不同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个时候我可能会比较的焦虑,就会不断的去引导学生往我的思路上想,甚至是把我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的想法之上,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看似引导式的教学,其实还是以老师的讲为主的教学。

       那怎样才能让儿童自己去接近知识呢?徐老师谈到,作为老师一定要占到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个时候,面对问题,我们不再是已知的了,而是未知的,茫然的,甚至还会带些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因为不知道答案,而去寻找答案,这个过程可能是曲折的,甚至是往返的,但孩子有了亲身探索的体验,就会加深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才能认真的让学习发生。

二、从“容”走向“融”

      对于当代的老师来说,大家都知道好的教学应该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的,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去获得知识,这看似很容易,其实很难,因为我们老师很难做到“三容”,即宽容学生的错误,包容学生的不同,纵容学生的奇特。有些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一些奇特想法时,我们可能会生气,会觉得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也许还会忽略一些不同的观点,因为那不是我们想要的。而徐老师就特别谈到了这一点,要想让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就必须做到“三容”。老师要辩证的看待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想法,因为就是有了这些错误,才能在对比中突出正确的价值,就是有了不同的想法才说明学生真正去思考了,有了奇特想法的比较,才能突显出最优方法的妙处。老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在“三容”的前提下,最终走向教学的融合发展。

三、从“地缘”走向“知源”  

     “小组合作”是目前提的非常响亮的一种教学模式,听的较多的就是如何构建小组,小组内怎样分工,怎样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等等。可是听徐老师谈“小组合作”,却有了新的认识。

       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用小组合作的,比如结论性的问题,如果让小组讨论,当小组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时,优等生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观点,并且试图去说服其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无论差生是否听懂对方的观点想法,他都会本能的去认同,然后去否定自己,那么最终小组达成一致的观点往往就是优等生的观点,对于差生来说,他可能依然不清楚自己观点为什么不对,甚至还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不认同感,打击孩子思考的积极性。那么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了,而是应该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想法,老师可以把错误的观点当成一种很好的素材进行辩证的讲解,不仅能够纠正这个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也是给别的孩子的一种提醒,从而让老师的教学更加有深度了。

      这真的是一场精彩的培训,让大家都受益匪浅,徐老师的谈话中还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地方,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去感悟,去体会简约教学的魅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