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叶圣陶看来,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习惯。习惯从广义的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人的行为倾向,它是一些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不管是好习惯或者坏习惯的养成都非一日之寒,我们平时经常说“习惯成自然”,就是指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慢慢养成的、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能让其他人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也可能会有让人叫苦不迭的坏习惯。当某个人拥有的坏习惯数量超过好习惯时,我们就容易把他称作:“行为习惯不良的人”。
作为中职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中职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缺乏良好习惯的群体。我们的学生智力水平基本上都正常、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活泼好动、富有创造精神,但在中职学习生活阶段的日常中,他们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所以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脏话,上课迟到、开小差,甚至睡觉、玩手机等等。
观察身边的人,不难发现,优秀的人都是因为有优秀的习惯。英国著名小说家萨克雷,在他的小说《纽科姆一家》中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学生从小开始就应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养成各种文明习惯。所以说,养成教育是培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结合点。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们普遍拥有着许多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所以,我们研讨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是围绕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教育措施,构造养成文明习惯的氛围,促使中职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展开。
我们所讨论的养成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教育做为基础,以日常文明行为习惯的训练作为着手点,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全面来提高中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让其培养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虽然已经错过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正值青春年少,良好的习惯能让人终身受用,获益无穷。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所以说,我们所讨论的养成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后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有以下几个初步想法:
1.学校总体规划,指导养成教育
开学初,学校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制订不同的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对新入学的学生集体或分批次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周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可以是观看教育影片,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形式,让学生初入校园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和满满的正能量,让他们明白在生活当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怎么样向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学习,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并完善自己的人格。每周进行对各班常规管理、习惯养成教育的评比,评选出优秀班集体,对其进行激励表彰,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
2.班级常规管理,规范养成教育
落实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是班级的常规管理。班作为一个集体,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说教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风气是无形的、但是又无处不在的力量,它可以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而班主任对班风的养成重视,在培养学习风气的环节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从新班成立开始,班主任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并使用量化管理的方法去规范学生的行为,按时做好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提醒和同学们的互相监督下,慢慢地转变为自律。
3.做好带头示范,影响养成教育
中国有一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任何制度规定,只有其领导者带头,才能得到更加坚实有力的执行,才能收到长期效果,在学校教育中也是如此。班主任和班干部是班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是学生心中的旗帜和标杆,是班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灯。率先垂范,是一种无声的要求、无言的号召,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其能见贤思齐、上行下效。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应该是一种坚毅的行为、是一种刻在血肉中的性格,就和所有屹立不倒的城墙一样,它起源于微末、起源于不起眼的小事。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值日生早上刚打扫过教室,下午便是一片狼藉。作为班主任,我步入教室,面对“满地苍夷”,质问是哪组负责值日,值日生说中午刚打扫过,其他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寂静。接下来我没有继续发火,也没有过多追问,而是去拿起扫帚,自己对教室进行打扫。班干部看到了,说:“老师,我来扫吧”。接着,在场的值日生还有班上几个学生都开始主动拿起扫帚进行打扫。以后,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在教育上,不妨换个思路、换种方式,比起一味去责怪,不如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适当表扬鼓励,实现养成教育
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对于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帮助他们持之以恒、发扬光大;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进行矫正。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帮助学生与他们的坏习惯作斗争的一个过程。,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着根深蒂固、反复无常的特点。班主任自身也当做到持之以恒,只要是布置下的任务就一定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对完成情况良好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对不认真的学生提出意见,帮助其进行整改。
教师的鼓励表扬是一种能改变学生外在的表现状态的教育手段,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波动地、快速前进地发展。鼓励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在转化、帮助后进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突出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职校学生年龄大部分分部于14岁至17岁之间,这正是他们个体健康发育、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养成的习惯对他们未来行为习惯发展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奠基作用。在这个关键时期,班主任更应该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矫正整改其坏习惯。进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教育,会对他们一生的行为习惯发展起着领航性的作用。
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不断坚持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老师能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把学生们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