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教学中,怎样对地质地貌过程与成因类问题进行难点突破?
徐凯红发起了话题2021-11-30
0
回复
12
浏览

2020年高考题给我们的自然地理教学设置了一个高标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齐云山位于皖南休宁县境内,主峰钟鼓峰海拔585 m。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于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中,岩层垂直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发育,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三大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等景观。该区585 m、400 m和150 m处的三级裂点(河谷剖面上的坡度转折点称裂点,是流水特殊下蚀作用的产物),大致反映了该区三次主要的地壳运动过程。钟鼓峰与香炉峰之间的上部“U”字形宽谷及下部“V”字形窄谷均是地壳运动和流水共同作用的产物。上图为齐云山三级裂点示意图。(1)推测该地区经历的地壳运动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8分) (2)请描述香炉峰的形成过程。(8分) (3)钟鼓峰与香炉峰之间的河谷上、下部形态差异显著,请分析成因。(8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