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阶段,地理实践力培养,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
劳动教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播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感情。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57年,它就是毛主席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一度不被重视,直到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重新回到教育目标之中。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意见》充分肯定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做好组织实施和支撑保障,学生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随后,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简称《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途径、关键环节、评价、保障和支持。其中《纲要》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