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读后感
蔡晶莹发起了2021-12-03
0
回复
10
浏览

心理抚养读后感

           蒋新召

本月的读书目《心理抚养》,作者李玫瑾是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尽管在本书序言中,她特意提醒不必担心她的“育儿说”会把孩子视为潜在的罪犯来分析,但毕竟是有着特殊的职业背景,她的众多事例或多或少都与青少年犯罪有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她“重视孩子‘心理抚养’”的理念在当今的时代确实是具有普适意义的。

我想从两个方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一、心理抚养之于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早年的养育对于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亲自的陪伴、心灵的抚育更远胜于物质方面的给予。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生养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辛苦历程,稍有不慎,不仅父母以往的心血有去无回,还会让整个家庭未来都陷入痛苦之中。一个孩子出生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怎样抚养、教养和培养他,使他成为一个有人性、有品格、有能力的人,让家庭幸福,也让社会祥和,是教育的各方、尤其是父母应该格外关注的问题。

应该说,这一代小学生、乃至高中生的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比以前明显增高,加之一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宣扬,他们的育儿观念有一定的进步。为人父母,也渐渐意识到,要警惕只养大了孩子的身躯,却不能认真养育孩子心灵的现象。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两种常见的无奈:一方面,家长认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工作太忙,真正陪伴和真正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给与孩子心理关怀的时间远远不够,甚至有时候还会把一些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比如焦虑;而这个时代的孩子,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心理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应该怎样去做,书中有很多好的建议。比如:

《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养育孩子,并非天天在说教,也并非事事在照顾。陪伴也是一种养育,这需要的是一种过程。亲子关系,是需要用时间培养的。细心照顾、耐心陪伴、慧心观察,这是读懂孩子的前提。世上没有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也不能太着急。尊重、陪伴、抚育、等待。

《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的老师,所以父母最应该发挥榜样的力量,做孩子生活中的一束光。但其实有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有的生而不养、有的养而不教、有的教而不当,任何一种不称职的行为都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经常嘱咐孩子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许还应该自勉一句“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

《要孩子改变,大人要先改变自己》:很多问题,看上去是爆发在了孩子这里,其实往往是大人与孩子双方都有责任,所以,试图解决问题,不能总是对孩子提出要求,如果家长的问题不调整,往往孩子的问题也得不到彻底解决。所以,期待孩子改变,大人首先需要自我反思。

这里所说的“孩子”,可以是我们家里的孩子,也可以是我们教室里的“孩子”。心理抚养,也应该是教育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

二、心理抚养之于我们自己

在这个时代,需要心理关怀和心理调适的又何止孩子。压力山大的成年人,也需要心理养护。成年人的心理压力通常通过外在的情绪反映出来,本书第二章《情绪需要表达,更需要管理》中提到,情绪需要适度宣泄,更需要管理和排解。《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中说,人生常有不如意事,当人产生某些不良的情绪后,会感到痛苦。人生就像一条顺势延伸的线,如果你一直纠缠于某件事,摆脱不掉痛苦,你的人生线就在这里打了一个结,也就是心结,久而久之就形成“心癌”。人偶尔有一些不良情绪很正常,但要试着探寻几种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及时调节。

一是可以“求诸他人或他物”,分散注意力

比如有意去运动。当你感受到不良的情绪,尤其是真的很气愤,有气没地方撒时,不妨冲出去跑上几千米。当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闷气自然就消散了。

比如寻找美好的感觉去体验。比如,你可以听音乐或看喜欢的影视剧,沉浸其中感受另一种良好的情绪,以此摆脱不良情绪的感受和记忆。

比如找朋友聊天或吃饭。美食往往使人身心愉悦,和朋友聊天可以帮助自己把事情看得更清或更淡,发现其实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二是要学会“求诸己”,自我调适,学会宽容慈悲接纳。

向大家推荐德国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一首诗

《我允许》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

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

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

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

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

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

每一个念头的出现

任它存在,任它消失

 

因为我知道

念头本身本无意义,与我无关

它该来会来,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

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

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

本无好坏

越是抗拒,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

我就是这样的表现

我表现如何

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

外在是什么样子

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知道

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许

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是的,允许并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情绪,然后寻求合适的方法去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短暂的自我调适之后,重新正能量满满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一个人,唯有心理足够阳光和健康,才能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