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心中 责任自恒
——班主任工作体会
襄城高中 刘宏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留心学生成长中的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而这些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国家的未来。师爱是严慈相济的爱、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无私广泛而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奉献的爱。唯有这些爱在心中,对因之而担的责任自己才会永不懈怠,才自会永恒。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优秀教师群体在突如其来震灾考验面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他们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临危不惧,团结协作,保护学生,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正如其中一位教师所说的:“因为我是老师,所以,在危难时刻,老师在,学生在,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因为你叫我老师,所以我不会放弃你!”对此,我深有体会。
在和朋友谈论职业时,我总认为自己不适合当老师,因为我不够严厉,人也不是很活泼,也不多才多艺,生怕教不好学生,误人子弟,这个想法到今天。我当老师当了八年,生怕误人子弟。我向来这样想,我不敢怠慢每一个40分钟,我想尽办法积蓄生动的素材,酝酿饱满的热情,因为我有一份爱心,更有以爱心为根的那份责任。
我多么希望我的爱心能温暖他们,我的责任心能造就他们。我认为,学生需要的正是这些。
众所周知,学生之所以成为学生,不仅仅因为他们在知识上需要学习,还因为他们在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上需要学习。这么些年的授课和管理班级的经历,让我对此深有体会。好的时候,他们令你心旷神怡、激动万分;劣的时候,他们令你悲哀痛苦、怒气攻心。有时,你会为他们认真听课而欣慰无比;有时,你又会为了他们上课的神游天外而伤心。有时,你会为他们哪怕一点点的小进步而高兴;有时,你会为他们的逆反无礼而愤怒。总之,他们虽然也被称为花朵,但他们带刺;他们虽然也被称为天使,但他们带有破坏性。面对他们的种种不肖、千般无礼、万类不轨,我们该怎么办?劝、开导吗?他们早听腻了。写检查、、保证吗?他们早是专家了。在此,他们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指责;他们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支配;他们需要的是慰问,而不是质问;他们需要的是宽容,而不是纵容;他们需要的是了解,更是开解;他们需要的是体贴,更是体谅。对此,我们只能如佛陀一样,胸怀阔如大海、旷如青天,包容,包容,再包容,把佛陀的“世间无不可渡之人”化成自己的“世间无不可教的学生”的责任, 把佛陀的“普渡众生 ” 化成自己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责任。
面对学生,仅有佛陀的胸怀是不够的,还要有父母的心。父母的心专注、执著,坚如钢铁、恒如日月。在面对子女的时候,这种特性尤其显著。不论子女多么的不成器,有哪个父母放弃过?即使子女被他人放弃了一万次,做父母的仍会竭尽全力地为子女创造第一万零一次机会,直至子女成才,否则誓不罢休。作为老师,我认为特别需要这种“父母心”,“以做父母的心做老师”的父母心。面对他们错误的一次次反复,我们只能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他们不再向下沉沦,我们就基本成功了。对此,我深有体会。
“刘老师,非常感谢您!您的不懈努力虽然没有是我前进,但阻止了我的后退,这让我在以后有了奋起的基本力量!十分感谢!”这是05级的一个学生在他上大学之后给我发的一条短信。看到后面缀的姓名,该生的形象立马浮现于眼前。在那一刻,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那些学困生身上付出那么多的意义了。那就是在他们成长之前,竭尽全力、以做父母的心力保他们能奋起的基本力量,就是保证不让他们心死。如果把他们比做种入土中的种子,那我们付出的全部意义就是,在等待他们发芽成长的时候不让他们坏掉。
如果学生的不当行为是那羽箭的破空飞来,那我们就应当敢做慨然赴死的白鸟;如果学生的不当行为是那马驹的奋蹄乱奔,那我们就应当敢做承载踩踏的大地;如果学生的不当行为是那洪水欲欲决长堤的肆虐,那我们就应当敢做巍然屹立岿然不动的万里长堤!
责任如山。如今的学生都是家中几代人的希望,从我们接手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接收了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更是接过了国家未来的希望。这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身为教师的我们,又怎能不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扛起自己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