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逻辑-基于数学本质的分析》读后感
俎萌楠发起了2020-11-24
0
回复
7
浏览

《数学教学的逻辑-基于数学本质的分析》读后感

王聪

我一直认为,在中学生所学的所有科目中,数学是逻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数学课堂中,老师教学的逻辑性如何体现?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这些问题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在思考的。《数学教学的逻辑-基于数学本质的分析》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享受到教学乐趣的课堂,一定是遵循了教学规律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应富有教学的逻辑。所谓逻辑通常是指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人认识知识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存着教师的教学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逻辑过程,它必然存在着思维层面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的逻辑首先是知识的逻辑。教学的展开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而知识是有逻辑关系的。知识逻辑回答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要素。知识逻辑一方面体现在本节课的知识与其所属学科其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在本节课的知识与此前学生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和此后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教师,在进行一节课的知识教学前,就要能够明确这些逻辑关系,并依据对知识的逻辑理解和认识,进行教学的设计。知识的逻辑具有隐蔽性,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如果你不去研究,你就看不到它,课堂教学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单纯的知识教学中。

如何把握知识的逻辑关系呢?我认为明确所教授的知识与这个知识所处学科的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是最为重要的。这种关系能够使我们看清楚教师今天所教授的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知识教学是否遵循着学科规律和思维方法;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在引导着学生探寻学科的本质。可以说,每一节课的知识教学就是在明确这些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去体会、感受所学知识与知识所处的学科的逻辑。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各个单元知识的思维特征,并能够用知识所承载的思维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学的逻辑不仅体现在知识本身的逻辑上,也反映在参与教学的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思维逻辑就是指在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在师生之间所进行的思维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数学的教学价值在于学生思维逻辑的确立,让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是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但这个目标的达成不是知识逻辑自身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授课教师在对知识逻辑具有深刻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建立起思维逻辑。可以说,思维逻辑不仅是教师教学工作专业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科素养全面提高的重要标志。书中的很多实例对我的帮助很大,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仔细研究这本书,努力把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