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读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稿)。本书对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的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进行了很深的分析。对比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能感受到十年课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这对于我们老师的以后的数学教学有着指引,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1、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确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双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指出了新课标的精髓,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不同的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 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2、为了更加突出课程内容的本质,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了便于老师把握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核心概念所涉及的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落实。
通过今天对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有着课程标准的指引与虚心学习的态度会使我更加的进步,相信在以后的教学我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