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自由呼吸
在时下以“主动有效”为教学改革关键词的情境之
下,我们在谈论任何一个议题都无法绕开“学生的学”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当然,并非说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关注,而是说目前“学生的学”被提上了崭新的重要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学,“主动”单单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行为,教学便无从谈起,“有效”也更加无从谈起。于是我们都在努力探索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向,探索怎样才 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怎么才能达到数学课堂更 “有效”?为此我曾多次尝试“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得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强有弱,又不能制定同一个标准进行一刀切,所以我觉得每位学生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动起来,我们的课堂就能走向成功。“学生讲题”教学模式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它强调的是师生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索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着力于打造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对“学生讲题”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1、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通常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生和学法的研究,如何才能读懂学生,遵循孩子的思维和认识规律,以教育学立场进行教学,有意识有目的促进学生的生命主动成长?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先学后教,学在前,导在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做了一次更全面、更到位的前测。通过先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可以学会,哪些疑惑和问题需要教师引领,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我们要教和引领的就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理解不了的那部分知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先学后教,先学安排在课内还是课外?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对“先学”安排在课内还是课外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有人认为先学放在课内比较好,能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内学习时,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也有人认为先学应该安排在课外。因为学生能力有高有低,认识基础各不相同,如果放在课内,基础较差学生没有更多的思考探索时间。如果放在课外,学生们会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并且课外学习,学生可以亲自找一找生活中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参与实践活动,这个效果在课堂上是达不到的。经过研究大家达成共识:本节课的先学还是安排在课外好。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还得再放手些,只要学生能想到的,教师就一定不能代替学生去想,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千万别插手,学生能表达总结的,我们一定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归纳。在此过程中老师至少要做到两点,即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允许学生说话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二、允许学生选择
选择是自主意识的行动表现。在选择中,特别是在自主选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奉命执行。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强制性的灌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只服从老师,学生的学习不应当由老师任意摆布。课堂教学应当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除了以上两点,还应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我们知道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 ,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是教学目标的贯彻者 、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整个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全过程中,教师起的是积极的主导作用 ,学生 (无论是讲题的、还是台下听讲的 、参与互动的)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为积极的智力参与和主动的知识建构。
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发现阻碍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最主要的就是计算能力。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命脉,那么计算能力就是数学学科的命脉,而我们农村孩子的计算能力又特别的薄弱,所以我特别重视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我讲清算理后会花大把的时间让学生上台说算理,后来我发现现在花的大把时间让孩子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长大后服务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留给孩子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整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的能力,这些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还有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相信孩子,适当放手,要会向孩子示弱,这样就能激发孩子潜能与担当,在课堂中我也喜欢向孩子示弱,经常发动孩子讲题,我所教的五年级一个优秀学生在期中小结中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期中小结,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了在学习上的不足,不会讲题,讲题时含糊不清等,现在我不仅会讲题并且我学会了自主预习,现在我已经预习到六年级下册了。我觉得数学老师上课的最大特点是喜欢在课堂上发动我们替他干活儿。如果我们积极性不高,她就假装不舒服,不能讲课。这样我们的同情心爆表。自然就主动挑起了讲题的担子。而讲着讲着老师就不见了。他躲到教室的后面,或者一角,此时,我们就会感觉整个课堂都是我们的,我们就更加放得开了,这样的课堂,我们从不觉得乏味。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天,因为我题目讲的不好,而老师对我说我是我们班的数学王子。这句话激励着我,于是我回家在网上查找了有关资料,把它整理了一遍又一遍。第二天我来到学校,熟练又自信的向同学们讲了这道难题,同学们给我雷鸣般的掌声。但我还没有学到的是能够像老师一样用精辟的语言将数学课堂组织起来,但我会努力。刚才的期中小结中学生提到了我假装不舒服,不能讲课,其实有时候真不是假装,今年三月份,我身体不适住进了许昌市中住院,住院时间半个月,我只请了一个星期假,眼看病假到期了,我的身体还没有康复,可是学生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上数学课了,我的搭班语文老师当时怀了八个月身孕,也非常的辛苦,怎么办呢,我找到医生,给他说我得回去上班,他当时一愣,劝说了我一通,还给我讲清不好好养伤的话后果自负,我也管不了那么多,每天上午我给医生写个请假条,回学校上两节数学课,上完课我又回医院做治疗,同病房的病友都夸我坚强,其实我的坚强都是硬撑的,回到课堂只要一站起来开始讲课,浑身就不停的出虚汗,有时都快要晕倒了,孩子们也发现了我的异样,她们更加积极配合了,我平时培养的数学公主和数学王子也在这个时候自告奋勇,要上台当替我讲课,我当时特别感动,就放心的把课堂交给他们,我坐下来静静倾听,适时给以点拨和评价,这样的课堂甚至比我硬撑着,有气无力的上课更有效果,我庆幸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放手和培养,也为孩子的善良和懂事感到欣慰。 综上所述 ,我认为 ,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是“让学”,追求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容忽视 ,一定意义上说是更加凸显出来了。我们践行学生“让学”,也许这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