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十里铺镇四里营中心小学 耿瑞丛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是语文的一大任务,这一任务却成为了老师的难题,学生对此也是望而生畏。老师为了教作文使尽浑身解数、满篇全点的批改,但收效甚微。学生也是认为作文太难写,找不到素材,没有灵感,费尽心思却比知从何下笔。要让学生们拥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能敏锐的捕捉到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让学生们乐于书面表达,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
一、从课堂出发,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还可以合理利用范例作文。给学生一篇范例作文的目的是明确的。可以使学习他的结构、详略、心理描写、写景状物,也可以使优美的用词、具体生动的修辞手法••••••但他仅仅是一个例子。我们是绝对不可以把他视作万能之物。否则,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更是与《课程标准》中的“”相违背。
2.、在教学中积累写作方法
在确定了写作任务后,得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么完成任务。下笔之前,学生需要明白,写些什么,怎么样才能把事情说清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也就是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在课文中就可以进行讲解: 在欣赏课文的时候,要明白文章的叙述顺序,怎样使自己的习作线索清晰;学习文章的排篇布局,使自己的习作详略得当;欣赏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怎样使自己习作里的描写更加的形象具体,“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张开、合上。”一个形象的比喻句将蒲公英花瓣的变化具体形象的描述出来了。在课堂上进行欣赏,体会其中的巧妙。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日记,把日记进行重点辅导。我安排的日记并不是一天一篇,而是发生了事情才写如:植树节那天我带着学生们种了花,那天的日记同学们写得特别好,他们在写清楚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后,都写下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感受可谓是五彩纷呈,有想到爸妈的辛苦的,想到环保的,有想到感受劳动成果之喜悦的,有的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入了花的世界,有想到世界之和平的,有人想到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二、重视课后作文修改、评价
农村小学作文课堂之所以缺乏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没有重视作文课后的修改。当作文课结束后,老师对作文的辅导也马上结束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实一堂作文课,除了课堂的教学外,课后的修改也同样重要。很多老师只是对学生作文给了批阅意见后,就没怎么管了,学生看了老师的评语,就将作文本一扔,根本没想到怎样去完善和修改。“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1.朗读修改法。学生习作后,先大声朗读几遍,针对字词句标点等毛病,进行初次修改;
2.同学互评法。即同桌(或小组)互改互批,学生积极参与,互挑毛病,共同修改;
3.教师讲评法。在学生自改、小组互改的基础上,教师挑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习作进行对比讲评;
4.佳作参考法。每次选择几篇佳作,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总之,要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才能让作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