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系列发展性问题与对策
lsl0123456发起了2021-10-11
0
回复
30
浏览

 

(一)不健康网络信息管理不足  小学一年级开始, 学生便全面接受网络信息, 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从网络游戏开始进入网络的, 这给我们德育管理带来更多挑战。网络游戏有益智功能, 也有其他负面影响, 其暴力色彩比较浓重, 对学生形成的心理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需要给出积极应对。

(二)激励策略实施力度不足

  激励措施是确保德育教育工作顺高效率进行的基本保障, 但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体系。激励措施实施力度不足的表现主要有, 德育教育激励政策不够明显, 德育教育开展相关记录不够完善, 关于德育活动的激励项目较少。小学班主任想要在德育教育中有效应用激励策略, 首先需要解决激励策略实施力度不足这一问题。

 (三) 激励策略实施方式不够完善

  大多数学校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时候, 方式过于传统, 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和道德思想,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减少了学生的话语权, 学生不能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另外,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较少, 大多数情况下班主任只能为学生提供宏观上的方法论, 缺少实践教学, 不能落实到实际问题上, 这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特征。

  (四)家庭德育教育效力不足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现状可知,国内大多数家长都存在一个思想误区,即将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完全交给学校,极大程度地忽略了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两大场所,无论是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还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现阶段,家庭德育教育效力不足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德育教育现实价值效用的发挥。

  (五)小学教师德育教学水平不高

  实际生产生活中,基于现代民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现代民众养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的情形下,国内独生子女现象极为普遍。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备受宠爱,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难度。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的发展现状,教师的德育教学引导力度难以把握,部分教师为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习惯性降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的评价力度,致使整个德育教育效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六)德育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我国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受限于传统固化教学思维,多数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时,倾向于以一种不平等姿态开展相应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这一滞后性的德育教育教学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还表现为在德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仍倾向于重视学生的学科分数及单一化的评价模式等,不利于激发学科评价活动的切实效用。

二、探究解决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健全制度, 遵循德育管理原则;完善内容, 建立德育管理体系;探索方式, 创新德育管理模式;联络家庭, 提升德育管理品质

  网络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德育管理中, 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网络德育引导,首先是从正面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明辨是非, 提升道德修养。其次是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引导学生进入健康的网络环境, 让学生学会分辨, 建立正确的上网习惯。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可以从几个角度展开考量:第一, 规定学生上网时间。第二, 规定学生上网范围。学生很容易沉迷游戏, 这方面要给出严格限制, 只要有明确时间表, 学生也会自觉接受。第三, 布设一定量的网络作业。。第四, 建立网络监督机制。家长、同学都属于监管员, 监管员的主要责任是监督学生上网安全, 对进入不健康网络行为进行干预, 班主任会及时汇总相关信息, 对违规学生进行教育。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是对德育管理的最有效支持。如果有必要, 我们可以为学生规划网络信息应用途径, 向学生推荐网络信息资源, 或者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德育网站, 为学生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 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络交互活动。班主任不妨针对网络热点焦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在具体参与互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对学生形成全方位德育管理, 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网络德育管理内容选择时, 班主任要进行充分的教育调查。首先是对德育管理教情展开调查, 不同年级有不同德育管理目标, 教师需要对具体教育现实展开全面研究, 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为德育管理内容选择提供更多参数。其次是对德育管理学情进行相关调查, 学生年龄不同, 年级不同, 其德育现状也呈现个性特征, 即使是同一班级学生, 其德育基础也存在一定差别, 只有掌握这些个性特征, 才能给出更为科学的管理应对。学生进入网络大多在家庭, 班主任与家长取得必要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对孩子上网持反对态度, 但用堵的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班主任可以与家长达成管理共识, 采用疏导的方式, 对学生网络运用进行科学管理。如果有可能, 家长、学生、班主任教师一起进入网络平台, 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 给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会更为显着一些。家长大多缺少德育管理的方法, 班主任要给出更多的引导, 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让家长为学生做出榜样, 这对提升德育管理品质有一定帮助。网络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 小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在接受网络信息的冲击, 如何对网络环境进行全新优化, 让网络成为正面教育力量,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内容、探索管理方式、建立家校管网, 为学生创建良好信息环境, 自然成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 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自律性,确保激励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强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和现实的联系程度

  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初期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自律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时, 可以将激励策略的实施看作是培养学生自律品质的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实施激励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这样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开展的意义和效率。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本身具有一定触动性, 这也是激励策略在德育教育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激励策略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德育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质的同时, 形成自觉参与德育教育并遵守教育规则的意识, 班主任需要利用好德育教育激励策略这一特性。大多数小学德育教育的素材和内容来源于生活, 为此, 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时, 需要注意其和显示的紧密联系程度。这说明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并实施激励策略的同时, 需要考虑其现实意义, 在展开基础性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 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普遍性。

  (三)积极强化学校和家庭二者的教育互补性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协同开展,对整个小学德育教育价值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教育教学情形下,为解决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学校层面应重视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现实价值,并将这一工作理念传达下去;另一方面,学校层面应组织学生父母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如通过家长会、家访活动、或设立家长信箱等。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在学校方面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父母重视并积极开展了相应的家庭德育教育。在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共同开展的情形下,基于学生父母和教师的角色、地位不同,一方面,学生父母可就学生的德育问题与教师开展较为深入、全面的交流沟通,制订相应的德育引导计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双方可就各自不好开展的德育引导任务,进行工作内容的交换,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重视小学德育教师综合教学素养的提升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教学引导职责。为解决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存在的系列发展性问题,学校方面应重视小学德育教师综合教学素养的提升。具体内容为:一方面,教师在学校的引导下,应意识到提高自身德育教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式、先进教学观念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强化自身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如何更好地准备德育教育教学资料、丰富德育教学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更为高效地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教师教学观念和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等现象的影响,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较为消极的表现,所以重视小学德育教育教学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极具现实价值。

摘 要: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管理面临网络信息的全面渗透现实, 学生接触网络、运用网络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只能给出对应的措施, 帮助学生建立甄别意识, 科学合理运用网络信息,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 需要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从而让小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到德育活动和德育学习中, 在完善自身的道德知识的同时, 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而激励策略是小学德育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小学德育教育逐渐发展成为整个小学阶段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文章主要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对现代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发展性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以期为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极具现实价值。

关键词:网络信息;激励策略;小学教育; 德育教育; 教学问题; 解决措施;

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 给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带来巨大冲击, 作为小学班主任, 需要保持清醒头脑, 运用多种创新应对策略, 以强化德育管理意识。网络信息呈现海量, 其特点极为鲜明, 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不可控性, 都对德育管理提出挑战。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全面贯彻落实,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也逐渐认识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并积极探索了德育教育措施。在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 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并且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有效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能够促进整体教育工作的革新, 切实保证基础教育成效。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小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实施对我国现代人才培养工作任务的实现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可塑性较强,重视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品质教育等教学引导,对学生良好三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系列发展性问题,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有较大的阻碍,重视上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极具现实意义。

  •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系列发展性问题  

(一)不健康网络信息管理不足  小学一年级开始, 学生便全面接受网络信息, 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从网络游戏开始进入网络的, 这给我们德育管理带来更多挑战。网络游戏有益智功能, 也有其他负面影响, 其暴力色彩比较浓重, 对学生形成的心理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需要给出积极应对。

(二)激励策略实施力度不足

  激励措施是确保德育教育工作顺高效率进行的基本保障, 但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体系。激励措施实施力度不足的表现主要有, 德育教育激励政策不够明显, 德育教育开展相关记录不够完善, 关于德育活动的激励项目较少。小学班主任想要在德育教育中有效应用激励策略, 首先需要解决激励策略实施力度不足这一问题。

 (三) 激励策略实施方式不够完善

  大多数学校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时候, 方式过于传统, 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德育知识和道德思想,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减少了学生的话语权, 学生不能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另外,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较少, 大多数情况下班主任只能为学生提供宏观上的方法论, 缺少实践教学, 不能落实到实际问题上, 这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特征。

  (四)家庭德育教育效力不足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现状可知,国内大多数家长都存在一个思想误区,即将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完全交给学校,极大程度地忽略了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两大场所,无论是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还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现阶段,家庭德育教育效力不足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德育教育现实价值效用的发挥。

  (五)小学教师德育教学水平不高

  实际生产生活中,基于现代民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现代民众养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的情形下,国内独生子女现象极为普遍。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备受宠爱,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难度。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的发展现状,教师的德育教学引导力度难以把握,部分教师为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习惯性降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的评价力度,致使整个德育教育效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六)德育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我国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受限于传统固化教学思维,多数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时,倾向于以一种不平等姿态开展相应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这一滞后性的德育教育教学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还表现为在德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仍倾向于重视学生的学科分数及单一化的评价模式等,不利于激发学科评价活动的切实效用。

二、探究解决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健全制度, 遵循德育管理原则;完善内容, 建立德育管理体系;探索方式, 创新德育管理模式;联络家庭, 提升德育管理品质

  网络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德育管理中, 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网络德育引导,首先是从正面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明辨是非, 提升道德修养。其次是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引导学生进入健康的网络环境, 让学生学会分辨, 建立正确的上网习惯。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可以从几个角度展开考量:第一, 规定学生上网时间。第二, 规定学生上网范围。学生很容易沉迷游戏, 这方面要给出严格限制, 只要有明确时间表, 学生也会自觉接受。第三, 布设一定量的网络作业。。第四, 建立网络监督机制。家长、同学都属于监管员, 监管员的主要责任是监督学生上网安全, 对进入不健康网络行为进行干预, 班主任会及时汇总相关信息, 对违规学生进行教育。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是对德育管理的最有效支持。如果有必要, 我们可以为学生规划网络信息应用途径, 向学生推荐网络信息资源, 或者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德育网站, 为学生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 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络交互活动。班主任不妨针对网络热点焦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在具体参与互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对学生形成全方位德育管理, 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网络德育管理内容选择时, 班主任要进行充分的教育调查。首先是对德育管理教情展开调查, 不同年级有不同德育管理目标, 教师需要对具体教育现实展开全面研究, 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为德育管理内容选择提供更多参数。其次是对德育管理学情进行相关调查, 学生年龄不同, 年级不同, 其德育现状也呈现个性特征, 即使是同一班级学生, 其德育基础也存在一定差别, 只有掌握这些个性特征, 才能给出更为科学的管理应对。学生进入网络大多在家庭, 班主任与家长取得必要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对孩子上网持反对态度, 但用堵的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班主任可以与家长达成管理共识, 采用疏导的方式, 对学生网络运用进行科学管理。如果有可能, 家长、学生、班主任教师一起进入网络平台, 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 给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会更为显着一些。家长大多缺少德育管理的方法, 班主任要给出更多的引导, 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让家长为学生做出榜样, 这对提升德育管理品质有一定帮助。网络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 小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在接受网络信息的冲击, 如何对网络环境进行全新优化, 让网络成为正面教育力量,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内容、探索管理方式、建立家校管网, 为学生创建良好信息环境, 自然成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 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自律性,确保激励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强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和现实的联系程度

  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初期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自律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时, 可以将激励策略的实施看作是培养学生自律品质的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实施激励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这样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开展的意义和效率。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本身具有一定触动性, 这也是激励策略在德育教育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激励策略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德育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质的同时, 形成自觉参与德育教育并遵守教育规则的意识, 班主任需要利用好德育教育激励策略这一特性。大多数小学德育教育的素材和内容来源于生活, 为此, 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时, 需要注意其和显示的紧密联系程度。这说明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并实施激励策略的同时, 需要考虑其现实意义, 在展开基础性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 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普遍性。

  (三)积极强化学校和家庭二者的教育互补性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协同开展,对整个小学德育教育价值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教育教学情形下,为解决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学校层面应重视家庭德育教育活动的现实价值,并将这一工作理念传达下去;另一方面,学校层面应组织学生父母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如通过家长会、家访活动、或设立家长信箱等。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在学校方面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父母重视并积极开展了相应的家庭德育教育。在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共同开展的情形下,基于学生父母和教师的角色、地位不同,一方面,学生父母可就学生的德育问题与教师开展较为深入、全面的交流沟通,制订相应的德育引导计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双方可就各自不好开展的德育引导任务,进行工作内容的交换,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重视小学德育教师综合教学素养的提升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教学引导职责。为解决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存在的系列发展性问题,学校方面应重视小学德育教师综合教学素养的提升。具体内容为:一方面,教师在学校的引导下,应意识到提高自身德育教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式、先进教学观念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强化自身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如何更好地准备德育教育教学资料、丰富德育教学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更为高效地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教师教学观念和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等现象的影响,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出现较为消极的表现,所以重视小学德育教育教学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极具现实价值。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