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虚实结合手法的鉴赏
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 宋丽丽
摘要: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猜测而虚拟出来主观景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诗词的意境营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的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实像,也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物象。虚实结合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世界中,有着普遍的运用,以多种表现形式潜藏在字里行间,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价值,使作品意境更丰美,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主旨更深刻。
关键词:古诗鉴赏;虚与实
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猜测而虚拟出来主观景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诗词的意境营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的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实像,也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物象。虚实结合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世界中,有着普遍的运用,以多种表现形式潜藏在字里行间,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价值,使作品意境更丰美,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主旨更深刻。
一、“虚”与“实”的具体表现形式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象、实事、实境。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1.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是作者经历过的或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把这些事情写入诗词中,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的“雕栏玉砌”是作者对往昔繁华热闹的宫廷生活的追思,随着词人沦为亡国之君,这些旧时影像只能成为过去式,停留在记忆之中,“朱颜”也已迟暮,再不是旧时模样。这些都是已逝之景,所以是虚写。
又如《望江南》,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还似”二字领起,直贯到底。往日繁华生活内容纷繁,而记忆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无数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景象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只可惜这些都已永存在记忆的长河之中,与词人当时现实中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虚实结合,更深刻地凸显出作者内心深重的悲伤与痛苦。逝去的生活越美好难忘,眼前的生活越凄苦、越寒凉,虚实的对比碰撞出别样的艺术感染力,令闻者落泪,心有戚戚焉。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当年的周瑜,刚娶到娇美可人的新娘,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遥想”就点明了对已逝之景的回忆。
2.当前之景为实,未来之景为虚;
古诗词中也经常采用设想未来之景来对比、烘托当前之景,以达到主旨的升华、深化。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杨柳、晓风、残月是虚写。词人借助对未来之景的描写,渲染出惜别感伤的氛围。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想象着将来与妻子团聚的时刻,秉烛夜谈倾诉现在在连绵秋雨中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也弥漫着浪漫的色彩。
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3.当前己方行为为实,想象对方行为为虚;
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这种写法与上一种写法看似很相似,实则不同。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的种种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
杜甫在他的《月夜》中这样诉说对妻儿的思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作者孤身一人身陷险地,久未与家人取得联系,牵挂不已。明明要表达自己无比思念对方,却别具一格地从对方着笔,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孩子在一旁的懵懂无知。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迂回婉曲的方式使诗歌的画面感更强,意境更丰美,情节更生动,感情更深沉动人,艺术效果更好。
采用这种写法的诗词名篇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要表达自己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偏要借对方的表现来言说对自己的思念。比常见的直抒胸臆更多了几许悱恻的柔肠。
同样的写法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有表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佳节来临之际,羁旅在外的游子会更加平添几分伤感和挂怀。作者在诗中不直言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却说家乡的兄弟非常想念自己。作者根据以往的经历来想象亲人们在重阳节的风俗活动中,时时因他的缺席而倍感遗憾,想念远在他乡的自己。比自己以第一人称倾诉离情更动人,更别致。
运用这种写法的诗作还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欧阳修的《踏莎行》,作者想象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贺铸的《青玉案》把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想象成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
4.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奇幻的诗句写出了虚化的想象中神仙世界的美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憎恶。
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情深义重,虽天人永隔,但难忘难舍。相思入骨,积思成梦。以梦境写相会,悲痛跃然纸上。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唐代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用别梦中的小廊、曲阑来反衬现实的苦闷、忧伤,更添伤感。
二、对虚实结合手法的鉴赏
1.一虚一实,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主旨。
例如李煜的《望江南》,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逝去的往昔生活的眷恋,但实际是抒发当前处境的不堪。作者通过描写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虚)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加凄凉。
2.虚实相生,借虚写实,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如高适《除夜作》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实写自己在清冷旅馆中,于除夕之夜,寒灯之下,孤寂悲苦难眠的处境,第三句“故乡(借指亲人)今夜思千里(借指自己)”从对面虚写,想象故乡的亲人在此时此刻必定想念着羁旅漂泊的自己。手法独特,匠心独运,把刻骨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含蓄。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以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二者互相渲染烘托,以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
总之,虚实相生,以虚衬实,以实写虚,虚实结合,互相映衬,极大地丰富了诗词的意境,使所咏之情更深,所表之意更浓,别样的感人肺腑,动人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