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童心
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 尚智娟
当我们陪孩子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时,您还能想起我们上小学时,学过的《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吗?还能想起你和你的同学一起写的续文吗?难道你没有发现,其中的一集和你或者和你的某个朋友写的很相似吗?它是怎样抓住我们的童心的呢?
其实这就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心——童心去想一切都变得很简单。
写作也是如此,它除了需要严谨的构思,清晰的脉络,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构思和脉络,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会不断长进,然而想象和联想却刚好相反。其实想象和联想就像孩子的心——童心一样五彩斑斓却又非常脆弱,一旦受伤,修复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心。
比如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点(·),分别让中学生、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它象什么。结果幼儿园的孩子说出的答案最多,他们不仅说而且还表演,但我们的中学生说出的最少,表演就更不用提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了?答案很简单,孩子认为是就是,不需要理由。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想?”他们的回答也很简单:“不为什么,”“我认为是这样的。”“它就是那样的。”可我们的学生就不会这样想了,他们给出的答案要与这个点相近或者相似,绝对不会给出象“香蕉”这样的答案了,他们还得想当别人问为什么时,要说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否则就会被别人耻笑,表演如果笨手笨脚,就会遭到嘲笑和讥笑。与其这样倒不如不说,落得干净。就这样,一次有一次、一回又一回、渐渐地、慢慢的,他们变得不会想、不再想、不敢想、更不愿意想,一致终于把他们可怜的童心给抹杀了。
怎么成了这样? 这不是我们老师的错,并不是我在推卸责任。而是他们强烈的自尊心、荣誉感在作怪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上,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出任何差错。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他们就被背不完的课文、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题、考不完的考试所紧固,孩子们连没有玩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自由想象的空间、自我发挥的余地、自主呼吸……渐渐地不再积极发言、不再自我表现、不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事实,以及我们对想象力的积极培养,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也不是很理想。
借此我想说与其花费力气去培养想象力和联想力,倒不如去保护童心、关注童心,让他们不要受到伤害。
关注童心,保护童心,让写作、未来都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