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多读书 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中学生
阅读的动力
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 尚智娟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有一句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书——读书的重要性。对于一个拥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他都有他自身的优势。当然我们都知道阅读——多读书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先不说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最为快捷的方法,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最直接的基础,就培养学生的性格、人格而言也有了一些依据,更别说为他们的人生开启了方向。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今天学生的阅读量却令人堪忧。
不是学生不愿意多读书,是没有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一些老师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学会就够用了。这种观点在应试教育时代不能说有错,它促使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今天,在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这种观点已经落伍了,反而成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绊脚石,阻碍他们认知的更新。新课标的修订后,增加了许多的古诗词背诵和自读课文,如果还按照他们以前的方法讲课的话,那课根本是讲不完的,因此迫使他们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思维,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依据。
在过去的考试中,阅读多是课本中的课文,而现在多为课外的一些文章,这就要求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从另一个方面促使老师加大、并重视学生的阅读量。尤其是文言文课外阅读的出现,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扩大知识面,也要去老师有一定的文言文积累,对老师的阅读量也提出了要求,从促使老师自身也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再者,就是学生手中没有优秀的课外读物。从市场上买,价钱太贵,一般的家庭承受不起。还有一个原因,从市场上购买的课文读物,不是篇幅太长,分散学生注意了,不利于学生阅读,就是篇幅过短,收效不好;还有就是家长对课外读物有一定的排斥,或者在购买时“度”把握的不好。这些都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新课标中学生优秀课外读物》刚好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作为中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多动、好动,又敏感,存在一定叛逆的年龄。他们对于我们的优秀读物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而对一些低俗,没有什么知识量的读物却非常着迷,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是他们摆脱这种困境。
正如培根先生说得:“知识就是力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一起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吧!
参考目录: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正才
《学生问题行为:心理·道德·法制》 刘小明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