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庭 配合 培养兴趣 氛围
阅读是态度也是习惯
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 尚智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一句是: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也会偷。这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得先读书、多读书。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宁愿上网、聊天、打游戏,也不愿坐下来读一会书。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极其out的事。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呢?我们又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读书、多读书、喜欢读书,并且成为一种习惯呢?
造成这种情况是原因很多,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学生自身的等,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庭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一大部分家长上班就上班,下班就上网、聊天、玩游戏,和朋友聚会、喝酒,给孩子做了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在学校养成的很多好习惯就会被他们全部消化了,到头来不是埋怨孩子笨,就是和老师吵,老师偏心、老师和他家的孩子过不去、老找他家孩子的麻烦等等。却从来不检讨自己的问题,更有一些做父亲的他们从来不问孩子的学习,而家里的酒桌、麻将桌从来不收,划拳、打牌此起彼伏,这样的环境孩子如何读书学习……
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培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有了对孩子不读书情况的简单了解,我们就要做到:
首先,家长要全力配合。
教育不应该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同时我也认为父母的影响力远高于老师的影响力。但是现在的家长除了没时间,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益,没有不支持的。可我要的就是他们的时间,要他们当孩子在家时,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个小时的书,并且必须要做到。因为我认为,家长忙碌了一天,不辞劳苦,都能坐下来学习。若在这时提出让孩子读书、学习,他就没有理由拒绝。另外还能起到监督孩子的作用。这个想法,在新学年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给家长们提出,并必须做到,即使再不情愿,装也得装的像模像样。有一些家长虽然不愿意,但也勉为其难答应了。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变化,让他们自愿和我站在“统一战线”上。另外,家长要给家长买一些优秀的课外读本,让学生装在书包里,好让他们在校的时候有书可读。
第二,老师也有读书。不但要读,还要多读,陪学生一起读书,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到。
第三,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励阅读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对于让学生阅读,我从不给学生讲那些条条框框的道理,省的他们“未见其面,心已生厌”。所以只要是学生喜欢的、优秀的什么书都行。预言、童话、故事会、杂志、搞笑故事、散文……都可以看。刚开始我也没提太多要求,只要看书就行。一周后,我要求学生记下所读书的书名和篇目。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吗。又过了一周,我要求他们做记号和记录。因为这样既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又能便于以后的查找、运用。记号,怎么样都行,但一定要前后一致,这样便于以后查找。自然读书做记号也是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再说,读书总不能傻读、呆读吧。即要求记录,那就引导写成笔记。自然刚开始的要求也很简单了,即使他们找几个字,把他们的记录下的句子勉强的连起来,我也不会批评他们的。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写的笔记也就有一定的水准了。自然写作的兴趣也就被激发了出来,在让他们坚持,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随之我的要求也变的严格起来了,初一的学生每周要各写一篇500字的读书摘记或随笔,(我们把这通叫为小作文)到初二要写各一篇,初三要在600字以上,随笔两篇,笔记随意。他们写的多,若我的评价更不上,那不就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了吗?因此我的评价自然也要快。除了我自己品评外,我还请我的同事帮忙,让学生们自己、互相评;另外我还让2-3名学生上前、自愿把他们的作品读出来,达到另外一种品评效果。在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不足,如何修改等。长次以往,学生会对写作的方法和道理有所提高。自然阅读兴趣也就提高了,阅读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第四,创造阅读是氛围
有了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氛围,那不就功败垂成了吗?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无论学生在那:
在此说一下,对一些学生提出的在家上网阅读的条件,我也同意。毕竟时代不同了吗,我们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上网学习也不是一件坏事。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变化不仅我看见,就连他们家长也喜在脸上,笑在心上了。他们由不读书、厌读书变得喜欢读书,而且更乐于读书好读书了。
参考目录: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正才
《周纪交流及其作用》 陈季华
《学生问题行为:心理·道德·法制》 刘小明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