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静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要按照一定的规定来处理事情,这就是原则的体现。应用原则就是在此基础上所拓展的,这一原则为教学方法的运用做出了指引。有了原则的指引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才能起到正确、积极的作用。根据相关的理论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本文对情境教学法的原则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按照预设的步骤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中为学生创造出特定的情境,并使学生深入其中。学生一旦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就会感觉到自己仿佛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周围的景物仿佛变成了另外的样子,仿佛能闻到花草的芬芳,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在情境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出诗人或者词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会促进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情、词中的意。真正的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情境进行优化,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好的情境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享受,学生的心情变得愉悦,自然会有兴趣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自己去进行感受、去探究,体会情境中所包含的情感。为了强化感受,情境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教师可以有计划的结合教学将“指导观察——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陶冶情操”联系起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做到“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难度”“拓宽想象空间”;同时还应该逐步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到震撼。丰富情境从而强化感受性。
教学不能落后于学生的发展,应该进行及时的创新,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教学应该突出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总是一成不变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会有兴趣进行学习。创造就是对表象的改造,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对于学习方法的探究,同时要以未来的发展作为目标。为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提供助力,以新颖别致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在发展中促进学生思维方面的提升让学生愿意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对这样的教育方法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想象这一层次,总是有着无限的可能。人们想要进行新鲜事物的发明或制作都离不开想象。在学生的想象中,世界充满着奇异的色彩。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仿佛自身处于诗人或者词人所在的那个环境中,这样一来才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 。
情感可以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情景教学恰恰是运用这一特征实施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古典诗词的教授,老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入情”;也就是让学生首先进入情境中去。其次是“动情”,也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人或者词人的情感;再次是“移情”,主要是针对古典诗词中意境的领会。最后是“抒情”,也就是要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采取“滴水石穿”的办法,将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运用互联网可以迅速的搜集很多素材,相关的资料也是种类繁多。这样的情况可以为老师提供更为宽广的选择层面,因此老师也面临着选择困难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注重材料的选择,避免所选材料过于冗杂,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选择真正的精华来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情境”的运用,不能将其作为整堂课的主体,应该把握好尺度。情境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古典诗词进行理解,如果越俎代庖就会降低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应该对于所选择的情境进行细致的分析,看它是否合乎教学的眼球,能否为学生提供作用。选择学生能接受的情境。遵循适度性原则,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