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生涯》读书笔记
刘利丽发起了2020-01-11
0
回复
25
浏览

     《我的教学生涯》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朋友推荐看的,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甚至搁置了很久都没有看,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而我从事的是初中语文教育,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很多年了,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帮助不大。但是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后真是受益非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明,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未曾后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阅读中,我找到了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练。”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真正含义。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第三条这样说明“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不挫伤其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对犯错误的学生,不用尖刻的语言去批评他,而是换个方式,换种说法,让学生从我的语言中明白自己所犯错误,并能自觉地改正错误,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内向、好动、烦躁等,应循循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强暴的扼制。

      每个学生都有鲜活的自我特征,我们要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尽可能的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谈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学生,那么,我们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示范区实验学校  刘利丽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