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阅读教学,蒋军晶老师可谓是精耕细作。如果说《和孩子一起聊书吧》让学生爱上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让学生学会阅读,那么《如何设计阅读单》则帮助孩子成为阅读高手。从蒋军晶老师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蒋老师是真真正正把阅读做实做细、做到了极致。
如何让孩子成为阅读高手呢?为什么要使用阅读单?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在这本书封底上有这样一句话:“阅读量上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自然就强吗?阅读量≠阅读力。阅读单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多,引导孩子有选择、有目的、有质量地阅读,帮助孩子把阅读量转化为阅读力,成为阅读高手。”那什么是阅读单呢?简而言之,阅读单就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阅读问题和阅读任务,也有人把阅读单叫作助读单、导读单、阅读探究单等,它是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使用的助读工具。一张好的阅读单,可以引导孩子领会一本书的内涵、意蕴、帮助孩子了解作者的观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阅读变得轻松而又有思维含量,使用阅读单这种可视化阅读工具指导孩子阅读,好处多多。
蒋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大量的研究实例,根据文本特点、文本类型、阅读策略进行了举例介绍。研读这本书,就像坐在列车上,浏览一份份精心设计的阅读单。一份份阅读单就是一幅藏宝图,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宝库;一份阅读单就是一根串珠线,把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一份阅读单就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一本书内智慧的大门;一份阅读单就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图书五彩缤纷的光辉。
这本书从四个方面设计阅读单,除了某一本书或者某一类书的阅读单的设计和使用,蒋老师还研究了适应于多本书的阅读单——通用型阅读单。
一、抓住文本的特点设计的阅读单
借助阅读单引导孩子关注故事里的转折、人物的变化、故事里的矛盾、表达特点、角色的动机、故事里的巧合等,从而发现文本的主旨、写作的秘密等。
二、根据文本的类型设计的阅读单
借助阅读单引导孩子探究成长小说、幻想小说、动物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战争小说、哲学小说、知识性读物、人物传记等不同类型文本的主体思想、叙事结构、语言特色……
三、围绕阅读策略设计的阅读单
借助阅读单让孩子练习预测、推理、联结、比较、综合、问问题、思辨等阅读策略,将分享、质疑、议论、判断等本来不可视的阅读行为和思维路径直观地呈现出来。
四、通用型阅读单
通用型阅读单适用于多本书,可以带领孩子们探知故事元素,进行梳理统整,练习、使用阅读策略,学会鉴赏评价,展开创意表达……让他们亲历阅读体验、建构与思考。
实际上,阅读单只是为孩子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框架,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设计框架,搭建起房子的“外壳”,至于里面如何布局,如何装修,如何使用,可以依据个人的想法和爱好。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阅读单,都旨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引领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个好读者。
阅读单是不是每读一本书要用呢?并不是这样的。阅读单也只是阅读指导的一种方式,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书中特别提出设计和使用阅读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在我们有丰富的阅读感受之后再设计。2.孩子的起点在哪里,阅读单的支架就从哪里搭起。3.不要窄化阅读单的意义。4.填写后要讨论。5.不要过度使用通用型阅读单。6.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阅读单。综合全书的内容,一张好的阅读单应该直击书的核心价值,具有引导性,具有形式上的鼓动性,用选择降低难度,适当加以示范。
翻看一张张精心设计的阅读单,能真切感受到蒋老师、刘老师的博览群书,严谨治学,执着追求。《城南旧事》《不老泉》《亲爱的汉修先生》《时代广场的蟋蟀》《灵犬莱西》《上年pi的奇幻漂流》《手推车大作战》《一百条裙子》《小王子》《孔子的故事》《铁丝网上的小花》《星期天的巨人》《岗丘的野狗》《疯羊血顶儿》《蓝色的海豚湾》……还有很多很多的书,或熟悉,或陌生。我不禁汗颜,我又看过几本书?一个对书都不熟悉的老师,如何能设计书好的阅读单呢?读了这本书,我或许从中了解一二,但也只是皮毛而已,如同盲人摸象,亦如邯郸学步,是很难发挥阅读单的用处的。如此看来,要像真正地实施,一定要有真刀实枪的实践。身为老师,让孩子读的书,一定要先读,先思考,再和孩子一起读,结合读情,再思考,利用阅读单架起思维的桥梁,和孩子一起再次走进阅读,思维碰撞,绽放阅读之光,继续照亮阅读之路,这条路也会越来越宽敞明亮,越来越有魅力。
勤能补拙是良训,在繁琐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更多的时间多阅读,多积累才是王道。加油,努力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