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阅读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很多人都认为只要阅读量上去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一个好读者、一名阅读高手。实际上如何更加有效地帮孩子把阅读量转化为阅读力,阅读单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读蒋老师的《如何设计阅读单》之前,对阅读单知之甚少,以为阅读单就是简单的表格设计或者类似于思维导图之类的。读后才明白阅读单叫做助读单、导读单、阅读探究单,是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使用的助读工具。阅读单的设计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抓住文本的特点设计、可以根据文本的类型设计、也可以围绕阅读策略设计,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单一。
蒋老师作为广读儿童文学的教师作家,以专家的高度解读阅读,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讲解如何设计阅读单。原来阅读单的设计还可以贴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问,比如你跟书中哪个人物有类似点?你身边哪个朋友像书中的主人公?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可以从书中挖掘不同的话题,比如《西游记》可设计成由很多主题构成:平凡好还是不平凡好?被误会了怎么办?
很多老师带领孩子读群文,读整本书,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好的读者。一个好的读者,如果会使用阅读策略,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会提出问题,会展开讨论,会进行分析统整,会在阅读中进行自我监控。我想阅读中我们可以搭建怎样的支架,把阅读的数量转化为阅读的思维含量,把孩子的阅读思考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在我看来,阅读单可以搭起一些简单好玩又有创意的思维框架,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的思考、记录显性呈现。
蒋老师在讲述围绕阅读策略设计阅读单,感触颇深。预测和推论强调线索和论据,线索和论据主要来源这样几个方面:个人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书中情节、阅读同类文本的经验等。练习“预测”的阅读单时要注意,首先,让孩子做出预测时,既要给出一些信息,但信息又不能太多。因此,“读到哪个地方停止”的要求要及时而明确。其次,预测训练的重点不是预测的对错,而是预测的线索和依据。因此,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孩子思考“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预测?”、“他为什么预测得这么准确?”当我们阅读时,可以和书中的不同部分建立连结,故事的某一部分、一幅图、一个人物或某一感受等;当然也可以和另一本书连结,和已知事物连结,和新资讯连结,和生活连结,和自己连结来拓展丰富我们的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整本书教学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来,有个抓手,都可以设计阅读单。一份好的阅读单,不仅能为学生读书提供好的讨论话题,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而言,阅读单的设计能促进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能力、关注学情意识的提升,从而实现单篇课文教学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