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的普及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课程化首次进入我们的视野。课堂教学我们都很熟悉,课程也不陌生,但如何把课堂教学课程化,让我们的课堂走向课程呢?在“发现至上”的会场,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在会上,我校张晓凯老师和临平一小的一位老师分别就四年级的提问单元和六年级的习作单元进行了教学,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没有像日常教学一样一课一课地进行教学,而是从整个单元的教学入手,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整体地教学。这其实就是一个小的课程,是提问策略和习作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和如何从几个方面来写一种事物或人的特点。
在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进行课程实施的三位老师的分享。第一位老师的分享是她的绘本教学课程。其实,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也经常给孩子推荐绘本、读绘本,但我们仅仅停留在读和分享而没有再向前一步。而这位老师和我们不一样的就是她引领学生再往前了一步,从读、交流再到仿编、创编,她引领学生从基本的读开始一直往前,直到最后创编出属于孩子自己的绘本。而这就是课程,就是把课堂的阅读教学引向了课程。
无独有偶,重庆的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她的课程设计——《小学生李白读本》。她所教学生的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常做的事情:读书、了解人物、搜集与人物相关的故事、做相关的实践活动。但我们缺少的就是把这些活动系统化,为它们找一个共同的主题,然后引领学生直奔主题,所有的活动都围绕主题来开展,如他们搜集的故事是李白的,读的古诗词是李白的,学生表演的话剧、画的图画等都是围绕李白,每个学生都依据自己的长处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来,一学期下来大家把小组共同学习的成果汇编在一起就形成了他们的《小学生李的读本》。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深圳的一位老师,她竟然在班级开展让学生写小论文的活动,而这个活动就是我们平常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但不同的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是结合课本的某一部分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只是把活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展示。而这位老师的却让学生在活动之后把自己的活动过程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形成他们自己的小论文、小的研究报告。而且,这位老师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在不同的学期他们带领学生开展不同的实践研究活动,每个学期学生都会有新的收获。
细细想来课程并不是大而不可触及事物,它其实就是我们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的系列学习活动。这次学习让我对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了课程设计的希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领学生围绕主题去系统学习,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