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单元特殊教
——《“策略”与“表达”单元教学建议》学习心得
襄城县教体局教研室 张丽敏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变化和优势就在于阅读和表达并重。教材除了每单元后面的习作之外,每一册还单独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不仅如此,每个学年上册还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今天蒋老师的讲座就围绕这两类特殊单元展开,从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到教学的具体建议,以及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都让我感受到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
蒋老师首先抛出一个我们经常遇到却又经常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一节课我们最想关注的,最想落实的是哪方面的目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我们在课堂上,是重视人文,知识,策略,还是表达?你的方向决定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方向。所以,面对一个文本,我们必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教材的指向是什么?来确定我们的目标和方向。蒋老师以《那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教学需要我们取舍,关注一个方面,必定得略过其他方面。那就需要我们研读教材,理清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的方向。
那么,我们正在使用的统编教科书就避免了我们的“选择困难症”,双线组元的编排,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个单元阅读需要我们教什么,习作需要我们教什么,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单元篇章页明确地呈现给我们。
然后,蒋老师对教材出现的四个策略单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从“方法”和“技术”的层面进行分解。以“预测”为例,预测的方法有依据上下文、生活经验、阅读经验、插图等帮助学生进行预测;而技术方面,则提示学生依据划线部分和7批注来帮助预测。另外,策略单元的几篇文章的价值又各不相同:精读课文需要我们下点功夫讲解策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惯性和经验;略读课文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实践策略。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追问,为什么这样做?来激发学生更加强的探究欲望。
接着,蒋老师谈到了语文教学的语言实践训练——表达。习作单元作为统编教材中的新生事物,特殊的存在意味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蒋老师以三年级上册观察习作单元为例,解读教材课后练习,明确告诉我们,每篇课文的课后题都指向观察。除了观察的对象外,还告诉我们观察的角度,这对于写作是一种很好的指导和引领。另外,蒋老师还告诉我们,如果觉得名家名篇离我们距离较远,那么习作例文可借鉴性更强,我们要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蒋老师还以自己的课堂为例,给老师们习作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习作单元可以先引领学生走近本次习作,然后提出问题和难题,然后再去文中找方法。这种倒逼式的学习也是值得尝试的。
最后,蒋老师针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解答。关于朗读,蒋老师认为,感情浓郁的课文适合朗读,有的文章并不适合练习朗读,老师们可以适当放过。另外,重视朗读并不是每一篇都要朗读。对于现今教学现象中的碎读效果不好,并不提倡。
蒋老师富有个性的讲座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提升。教材是新的,新的体例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应对。我将潜心研读每一篇教材,每一页教材,每一字教材,用所有的热情去实践教材。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每一个有情怀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