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流出的故事》听课感受
董丽敏
一直是蒋军晶老师的铁粉,蒋老师不仅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是领军人物,在作文教学上很受老师们的崇拜,9月11日下午,全体语文老师一起聆听了蒋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笔尖流出的故事》,受益匪浅。
《笔尖流出的故事》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上课伊始,蒋老师先出示了此次习作要求: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来比较吸引人。下面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并特别提醒,写的时候要注意: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他让学生反复大声朗读这三条要求,并尽可能记住,随后还让学生复述这三条要求。
随后,他以第一个场景为例,通过展示两个片段,让学生以第一个标准衡量两篇文章,哪个更胜一筹,并说说理由,提醒学生关注人物名字前面的信息,描写的人物性格要鲜明。
接着,以第二个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写作时故事情节要尽可能吸引人。那如何才能够吸引人呢?中间增加障碍,情节就会更吸引人,因为生活中我们喜欢顺利,读故事我们喜欢波折。增加的障碍要真实,要能打动人,要善于调取生活素材。
蒋老师又出示了一篇例文,让学生快速浏览,说说符合习作的第三个要求吗?启发学生增加环境描写,并告诉学生,环境描写不固定地方,关键是要达到效果。接着他让孩子们给这篇文章加上环境描写。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请孩子们全体起立,请一个同学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觉得他比自己写得好就坐下;觉得自己比他写得好就站着,然后把自己的习作分享出来。通过学生最后的反馈,学生普遍很好地掌握了环境描写的方法和注意点,最后一个女孩诗一般的语言,获得了阵阵掌声。
蒋老师的课,在“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的结合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艺术的发挥了范文的引路作用,比较清晰的体现了习作课学生由“得法、用法、悟法”的一个全过程。说穿了,“范文”就是“技法”的最好载体。一篇好的范文,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指导,不管是“作前指导”还是“作后讲评”,都离不开范文,离开了范文,我们的所有技法,都变得抽象而空洞。“一件事、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人物特点”等等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蒋老师不是干瘪瘪地塞给学生,而是融合在学生的选材、构思、鉴赏、评析和习作实践中完成的,这种无痕的“写作技巧”教学艺术,真可以说是妙不可言,是需要我们用心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