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之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发展是否迅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我们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在不断变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此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尝试,变以“教”为主导为以“学”为主导,但“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这一目标还是没有完全达到,今天有幸听了蒋军晶老师的两节课,这两节课让我看到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真学习正在发生。回顾这两节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要让学生真学习,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什么是真学习,其实真学习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不会然后通过思考,最后到会的变化过程。心理学上称之为顿悟,也就是一个人自己对某种事物之规律的一种发现,有了顿悟,就意味着真正领会了什么,这才是真学习。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真学习,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然后有所顿悟、有所发现。 今天,蒋老师在讲《半轮月》这节课时,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诗?”然后提出学习要求“不讨论、自己学,从诗中划出来并做批注。”接下去就是学生的自学时间,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内,老师不说话,只有学生的读文批注。静静地阅读、慢慢地思考、认真地批注,每一个孩子都那么认真,没有谁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这一过程让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在思考。最后在交流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发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同样的,在第二节课时,蒋老师让孩子在文本合适的位置标出“人”字,去找一找哪些语句能体现武松是一个真正的“人”。问题抛出以后就是将近5分钟的自学时间,5分钟后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找到的内容并不全面,于是再次提醒学生“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武松是血肉之躯?”接下去又是3分钟的自学时间。这一过程,学生从读文到批注也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发现的过程,这就是真学习。回想我们自己的课堂,以及平时听同事的课堂,我们总是给学生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留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要进行交流,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哪能认真地去思考,去分析?最后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学生把从辅助教材上抄写下来的内容进行汇报,真的成了答案的搬运工。有的老师则是在提出问题之后直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虽然我们强调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注重小组的合作学习,但问题一出来就让学生在一起讨论,这其实还是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因为在小组内还是个别学生说,其余学生听,而听者只是把别人的答案记录下来而并非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这也不是真学习。要想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就必须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思考,从而有自己的发现。
二、教师要学会等待。
我们常说“教师要守望教育,静等每一朵花开,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待开的花,只是开花时间不同而已。”同样,在课堂上老师也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蒋老师在第一节课《半轮月》的教学中就一直在等待,在等待学生的发现。他没有催促学生,在每一次交流结束之时,老师都会用“你还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提醒学生文中还有秘密,你还可以再去找一找,再好好想一想。每一次的引导都会促使学生再一次观察这几首诗,去寻找诗中的奥秘,而正是这一次次等待,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了诗的特点,为后面的改写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先让学生自己学,也不论这个环节给学生的时间是否充足,也不管他们是否真正学完,只要自己觉得应该交流了就暂停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接下去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老师一看到学生没有说到关键点就急了,抢先把答案说出来;一看到学生没有说完整就给学生补充了,恐怕学生把这些给遗漏了,这样的一节课下来老师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我让学生自己学了,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最后学生没有说出来的我也补充了呀,但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是真正的学习吗?学生了解到的答案都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吗?我们有没有耐心等待他们自己去发现呢?我想这才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后应该反思的事情,因为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地发展。
美国教育界有这样一个观点: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而不仅仅是靠记忆,它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顿悟,然后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学习,促每一个孩子都有大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的方向,在这条路上,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