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正的阅读在课堂上自然生发 许昌市第二中学 田晓莉
zhangshuzhen发起了2019-07-24
8
回复
14
浏览

朱永新老师曾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引领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虽然在群文路上,我已懵懵懂懂走过二年多,但如何引领学生有效阅读,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始终是我阅读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题。48日,在毓小观摩了蒋军晶老师的多文本阅读课《武松打虎》,我猛然领悟到,阅读课就应这样上。阅读课,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到文本中去,让真正的阅读在课堂上自然生发魅力。

蒋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议题选文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议题自选文章,组建特色文本组织教学。文本组建合理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推动课堂顺利推进。蒋老师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段特点,选取了一组与“虎” 有关的文章:《武松打虎》、《李逵弑虎》、《熊阔海打虎》《生病的华南虎战斗力并不强》《人类的优势是智力》等来组建文本。文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涉及有小说、数据图片、史料考证等,涵盖记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文字,这些有鲜明特色的文本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阅读兴趣。至今还记得当时课堂上学生自读《武松打虎》,听读《雄阔海打虎》后,探究武松和雄阔海谁厉害时的热情;也还记得学生阐述自己观点时侃侃而谈,言语间流露出的自信与投入。

2.利用主问题拓展学生思考。

蒋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在课堂上借助主问题牵引、扩展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

在我的群文实践过程中,我关注过“主问题”对于一节群文阅读课的重要性。“主问题”是经过教师概括、提炼的,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大问题。设计关键在于围绕核心问题,有梯度的设计问题串。既不能游离于主题,也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要依次深入才能够引领学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走向思维的深度。

蒋老师的这节课以《武松打虎》的阅读作为“基点”,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中提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比较阅读阶段,设计的主问题是:三则打虎故事哪则更让人津津乐道?为什么?引领学生明确有的小说偏向想象,有的偏向写实。然后利用金圣叹的一字点评“人”,重读“武松打虎”章节,抛出的主问题是:尽管有想象成分,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作者在写一个“人”在大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探究发现。接着蒋老师利用多种非连续性文本群,引领学生思考:武松过人的智慧,表现在哪?学生通过人虎各方面数据的分析比较,结合多种考证资料,掀起比较探究、分析推理的思维热潮。在重读《武松打虎》阶段,利用主问题:施耐庵最终塑造了一个英雄英雄有其过人之处,武松的过人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引领学生走向思维的最深处。

 一节课,蒋老师着眼于整体上能带动对文本理解的问题,着眼于引动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学习活动,利用“主问题” 作为触发点,一次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既推动了整节课的顺利进展,又有效落实了多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

3.大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传统的单文本往往观点是比较单一的,朝着一个方向而去的。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教师因构建了复杂的、多元的阅读情境,文本理解比较多元,所以学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多文本的文章之间往往有明显的异同点,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去碰撞、质疑,思考的成果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蒋老师的课上充分利用了人物间的比较、故事的异同,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通过观察,很多时候教师有意停下来,让课堂静下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此刻教师不急于推动课堂进度,不急于想引导提示,就是大胆地把时间留给学生。正因为这样,在师生交流阶段,学生敢于表达,能够表达。教师亲切的话语中有肯定,有鼓励,有总结,也有指引,但答案往往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认知、判断等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能够走入文本,真正地去阅读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最有价值的课堂。群文路上,我将谨记蒋老师这节课带来的启示,继续摸索实践,勇敢前行。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