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文本的琼浆 ——作文,从仿写句段开始
王芳名师工作室发起了2019-07-24
1
回复
12
浏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中,难点在于作文。尤其是中年级作文。在中年级,学生开始由原来的写话转向写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之处。刚开始,我每次让学生写作文时,教室里总是“唉”声一片,我就想:怎样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就像读课文一样轻松愉快呢?我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发现他们都很少阅读,书面语言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少得可怜。看来写作文他们还得扶着走,每个细微的沟沟坎坎我都得和他们讲清楚,从何处下手呢?教材离他们最近,他们每个人都必定熟悉,我就尝试着先从教材入手,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已经克服了很多了。

我们的教材里有很多文辞兼美的课文,如果只是让学生会理解、会欣赏、会读会背还不够,或者说很浪费,它们应该还是进行作文训练的好范文。从课文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从读学写,学生就觉得特别轻松、特别有趣,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如《燕子》的第一自然段: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学生读熟了之后,我问他们:作者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他们知道是羽毛——翅膀——尾巴。我又提示:那作者也就是按        

再到       的顺序来写的?当学生总结出作者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观察并描写的之后,我就抛出一句话:那你们能像作者那样写一种小动物吗?教室里的气氛立刻热烈起来,有的说小狗,有的说小猫,有的说小白兔……我让他们小组讨论,合作写出一只只小动物的的外貌。这比我单纯地上一节写动物的作文刻效果还要好。

 珍珠泉》是一篇阅读课文,景色描写特别出色。其中几句是这样写珍珠泉的水的 :“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我觉得,这又是 训练学生从读学写的好机会。我让学生熟读这几句话后,引导他们发现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设计了以下练习;

天是那么蓝,蓝得                                  

歌声是那么甜,甜得                                    

学生的眉头微微地皱了起来,教室里从鸦雀无声到轻声低语再到叽叽喳喳,显然学生经过思考后写出了自己的“杰作”。于是我又说:那,如果我们写的是一棵参天大树,能用上这种排比的句式吗?在总结出参天大树具有粗、高、绿的特点后,学生们经过讨论、修改后写出了这样的句子:这棵树是那么粗,粗得要几个小朋友的手才能抱得过,树是那么高,高得好象快要顶到天了,树又是那么绿,绿得好象每一片叶子都是用染料刚刚上完色的 。我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这段佳作,他们的朗读中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觉得只要我们多留心,多实践,多总结,教材就是我们进行写作训练取之不尽的宝藏。

当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训练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实物的展示,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等都是适合中年级使用的。只要我们乐教、善教,相信学生也会从怕写转为愿写、乐写、善写的。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