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分为三种课型:课前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读后分享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这本书,有想要去认真阅读的强烈欲望,那就要认真的上好导读。
课前导读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根据这样的目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模式: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选读精彩部分(或与猜想内容相结合),体验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具体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读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小学阅读指导课的重点应是学生良好阅读心境的培养,应努力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激起孩子搜集信息的需求,使孩子入境、入文、入情。
二、以“小组合作,探究方法”的模式进行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又让学生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感到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交流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人人都能够参与到读书之中,都能渗透到角色之中,体会这种被认可的满足感,这也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被动参与读书活动到乐于参与,以至于享受参与的快乐与成就感之中。
学生面对内容较多的整本书,由开始的望而生畏到现在的从容面对,得益于他们掌握了阅读书籍的方法。恰当地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点面结合,读懂读透;合理地制定阅读计划,按时完成阅读任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以情感导读为线索,猜插画、编故事、出示精彩片段、相机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以情节导读为主力,全方位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导读课中,渗透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习惯的养成以及怎样从封面、目录、封底了解一本书。学生们不仅能够读书还能够有方法的读书。
四、注重导读课的诱读作用。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书也是如此。在一个浓郁的书香环境中,学生的读书欲望更容易被激起,这就需要诱读。顾名思义诱读就是诱发学生去读书,怎样诱读呢,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导读中,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已经对相关书籍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必将读下去,而没有兴趣的部分学生就需要他们的感染,所以读过的同学的情节介绍,故事分享,手绘展示等等都会诱发部分学生的读书兴趣。
巴罗曾经说过: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变成这样幸运的人。因此,我也将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