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许昌市光明路小学 袁娅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论、切、于、久”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雾又淘气又可爱的特点。
3.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句式说句子,进一步感受雾神奇。
教学重难点:
读好雾说话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准备:
音乐、PPT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一)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二)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三)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四)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五)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一)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二)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 指导写字。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教学反思:
今天,教授了《雾在哪里》一课,本文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我在设计时全文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生字教学上,因为“藏”是重点,它贯穿全文,教学时我作了重点指导。其他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随文识字,通过学生的发现来说识记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最后在总结时让学生边看板书,边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明白了雾中、雾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景象。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
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